新海股份日前發布公告稱,韻達將作價180億元借殼新海股份。從去年12月3日至今,申通、圓通、順豐、韻達四大快遞巨頭相繼宣布借殼上市,四家快遞企業的合計估值已經達到957億元。
隨著網絡購物的全面普及,上網購物已深入人心,快遞也因此成為消費者最熟悉的行業,每天都有數千萬件快遞包裹送至全國各地。伴隨中國快遞行業迅速成長起來的,則是被稱之為“四通一達”和順豐快遞等行業巨頭,它們占據了市場主要份額,成為快遞業的主導力量。
如今,申通、圓通、順豐、韻達四大快遞巨頭相繼走進資本市場,在A股里借殼上市,亦宣告快遞業告別草莽圈地階段,進入一個新的資本時代,將要依靠融資做大做強,進而實現對行業的全面整合。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階段,也預示著快遞業的競爭將更為激烈,不僅要比拼價格、服務、規模,還要拼管理、資本運作,并要直面各種問題。
市場增長趨緩帶來的經營壓力
快遞業的發展跟網絡購物具有非常強的同步性,近些年來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年均增長率超過50%,行業規模膨脹很快。但是,隨著網絡購物市場的逐漸成熟,網購業務增速下降,快遞業的增速也明顯趨緩,2015年的增速僅為48%,未來還將繼續下降。顯然,高增長的時代即將結束,行業市場擴張步伐放慢,經營者需要改變發展策略,由粗放式經營轉向精細化經營,不能再單純依靠規模擴張了。
由于快遞業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呈現同質化競爭狀態,為爭搶市場份額,各大快遞公司血拼價格,單件收入下降得太多。截至2015年底,圓通、申通、韻達的單件收入分別為3.99元、3元、2.33元,利潤薄如紙。而順豐則在創業之初,就走高端商務件市場,從而避開低端價格戰,利潤率遠超其它快遞公司。
顯然,快遞公司需走出價格戰泥沼,擺脫依靠超低價攬件的策略,逐步提高單件收入,實現差異化競爭,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客戶體驗,來獲得更合理的利潤率。上市融資可以提高快遞公司的資本實力,助力行業整合并購,淘汰一批實力弱小的企業,提升行業集中度,促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來自國際巨頭的競爭壓力
目前,我國快遞行業已全面放開,外資快遞企業也可依法進入市場,快遞業呈現出“土洋并舉”的市場格局。雖然本土快遞公司占據地利優勢,比外資更熟悉國內市場,人工成本低廉,但以聯邦快遞、DHL、UPS等為代表的國際快遞巨頭,在整體實力、管理經驗、國際化水平等方面,則更高一籌。
比如本土快遞公司的自有運輸機數量太少,主要還是依靠廂式貨車運輸物品,且多以加盟網點為主,自動化程度較低,覆蓋能力局限性太大,運輸成本也居高不下。而國際快遞巨頭則擁有大量自有運輸機,供應鏈完整,網點遍及全球各地,成本控制非常嚴格,經營效率較高,服務產品多樣化,能夠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
而且,隨著人工成本的剛性上漲,本土快遞低人工優勢正在消退,如果再不抓緊機會升級,就會被國際巨頭超越。此次幾大快遞公司借殼上市后,可以借助資本市場融資的力量,加快購買運輸機,建設自有運輸系統,打通全產業鏈,向信息化和機器化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形成與國際巨頭抗衡之力。
需加快“互聯網+”與智能化發展
我國網民總量居世界第一,互聯網已實現全面普及,而快遞本身就是伴隨電商發展成長起來的行業,與互聯網更是密不可分。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各行各業都在大力推進網絡融合,快遞行業也不例外。各大快遞公司加快部署信息平臺,對各環節進行智能化改造,嘗試使用新技術、新產品,比如京東快遞、順豐速運在測試無人機送貨,菜鳥在試水智能揀貨機器人。
“互聯網+”和智能化的深入使用,可以使快遞行業變得更“聰明”,能夠大幅提高快遞工作效率,降低社會整體物流成本。同時,快遞公司還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掌握用戶、貨品等具體情況,挖掘業務潛力,提供更豐富的服務和產品,做最優化的物流方案設計,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財富中文網)
(作者李華東為連鎖村創始人、中國國際商會投融資服務委員會副主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