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考試,美國人丟了什么?
????上周六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的的Facebook網頁上給美國家長們出了選擇道題: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還有點空余時間,你希望他們用這些時間A)學一樣樂器 B)學一種新語言 C)學習編程 D)參加更多的標準化考試。正確答案顯而易見,因為總統同時宣布了一套全新的“考試指導”,要求各地將學生用于考試的時間壓縮到課堂時間的2%之內。
????與其說這是因為美國中小學生考試負擔重到讓白宮看不下去只能出手了,不如說是聯邦政府在紅著臉收拾自己親手造成的僵局,因為如今公校學生感受到的考試壓力正是聯邦政府幾年前政策調整的結果,而白宮的這次表態也標志了全美上下對考試的態度再次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我在美國的15年里,親見了考試在美國教育體系里所占地位的戲劇性變化,這個變化曲線基本可以概括為五年河東,五年河西,五年又河東,別說師生家長給折騰的暈頭轉向,連旁觀者都看著眼暈。
????美國教育傳統上強調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進入本世紀前,很多學生直到升入高中都不會面臨考試。童年愉快又完整,未來卻蒙上陰云。前總統小布什意識到美國學生的課業水平已經落后于很多發達甚至發展中國家,2002開始實施“有教無類”(No Child Left Behind)政策,引入更加嚴格的基礎教育,要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設立期末考試,把學生考試成績與學校得到的聯邦撥款直接掛鉤。
????在紐約,前市長彭博視野更國際化、也因此憂患意識更強,教育政策更鐵腕。2004年彭博宣布紐約市將把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決定升留級的標準,結束了小學和初中生長期以來按年齡自動升級的傳統。奧巴馬總統上任后更進一步,開始在全國推行“普遍標準”(common core)教學大綱,用聯邦撥款做籌碼,吸引各州采用這套統一標準教學和考試。“普遍標準”規定了各年級應該達到的知識水平,基本與亞洲國家的教學標準持平,卻比美國很多州之前使用的教學標準高出了幾個臺階。
????這些制度的推行從來都是伴隨著抗議的聲浪,紐約剛剛實行按考試成績決定升留級時,一些非裔和西語裔權益人士曾經舉行過大規模示威,指責這項政策有種族歧視色彩,因為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中,非裔和西語裔人數遠遠多于亞裔和白人。2013年,紐約首次按照“普遍標準”設計全州會考試題,及格率被腰斬,跌破30%,一時間哀鴻遍野,連市政府都不得不出來滅火,宣布這次考試成績不作為升留級的依據。
????但真正有殺傷力的反考試行動是從去年開始的,這時候反考試的家長們小聲嘀咕了多年的“罷試”終于在全國形成了氣候,在紐約超過五萬名學生拒絕參加州會考,到了今年這一數字更猛增到了20萬,占到三到八年級(初中最后一年)全體學生總數的20%。
????美國學生的考試負擔到底有多重才引起了如此強烈的反彈呢?根據“大城市學校協會”最新公布的調查,一個美國人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平均需要參加112次標準化考試,也就是每年八次。這個數字大概會讓中國學生哭笑不得—其實只不過是語文數學兩科每學期一次期中一次期末考而已啊,比起咱們三天一小測五天一大測的節奏,這應該算是活在蜜罐里了,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其實美國這波勢頭迅猛的反考試浪潮的確摻雜了不少政治因素,自由派不滿教育局拿學生考試成績來做教師評估,保守派不滿聯邦政府過度參與地方教育事務,使得原本互相制衡的左右勢力在反考試問題上達成了空前一致,聯手推動了風向逆轉。這個機械原理對熟悉政治氣候的美國人來說,本身并不難理解。
????但糟就糟在所有人都會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找個像“為了孩子”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反考試勢力把標準化考試形容的一無是處,比如不能測試出學生的真實水平、讓學生在有限的考試時間里忍受無限的心理折磨、以一次考試結果決定升留級太不公平……
????好像戕害少年兒童是標準化考試的唯一的功能。
????作為一個在考場上千錘百煉、在獨木橋上大戰過千軍萬馬、曾經以為“只要人人都少考一點試,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的中國人,我還是想說句公道話:標準化考試里培養出的能力—在壓力山大的情況下保持頭腦冷靜、在最短的時間里迅速解決問題、在題目難易程度和分值之間權衡以取得最大效益、在不知道答案的情況下依靠邏輯推理猜出正確選項,這哪一樣不是職場上必須的?至于一次考砸了就得留級是不是公平,請參照求職面試機制:第一次演砸了后面真的就沒戲了。而考砸了哭一場收拾起心情重頭再來的堅韌,對應的就不只是職場而是人生了。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