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哈哈壞處多
????《財富》(中文版)-- 上個月,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看到“羅輯思維”上的介紹,讓公司高管聯系我。高管說,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老總“出鏡”率高了,演講時感到壓力山大了。我看了寄來的演講錄像,發現這位老總的“原生態”問題確實不少,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這個”、“那個”的口頭禪。我數了數,3分鐘里竟然出現了20多個。我也把這位老總以前和最近的演講做了比較,發現他說話越來越“老總”,口頭禪也越說越猛。
????其實口頭禪也并非是老總的專利。一次我給高管們上課,有一位這樣介紹自己:“我,那個,在某某公司上班,那個,我,嗯,負責技術,手下有這個,千百號人,對。我的工作是,那個,業務戰略規劃發展,對,嗯,對……”一位公司的高級主管,說起話來更像是一個山里女人,大大削弱了他說話的可信度。
????不可否認,大多數人都有口頭禪,就像人們的習慣性動作一樣。這種習慣自己一般很難覺察。一次,我與澳大利亞90歲高齡的著名禮儀皇后Ms. Dally等一起吃飯,大堂經理慕名而來,送上酒店自產的美酒以示盛情,還熱情地用英文與我們交談。閑聊時,他每句話里都少不了“you know”(你知道)。“you know,我剛聽說,you know,你們來這兒,you know,……”餐后,他非常誠懇地希望我們給他開點“小灶”。看在美酒的份上,我問,你的英文是在美國學的?他說他連國門都沒跨出去一步,說罷臉上流露出滿滿的成就感。我說,你的英文很好,你為什么喜歡用“you know”呢?他說,喔,您聽出來了?我點點頭,“在美國到處能聽到。不過現在美國人正在努力糾正這一說話習慣,尤其是高端職業人士。”他很驚訝,“真的嗎?我還以為這樣說更有異國風味呢。”說罷,我們大家都笑了。
????有人觀察,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填補語言中的停頓。英國人說“噢”的多;希伯來人說“呃”的多;土耳其人說“嗯”;日本人說“咳”、“咦”;西班牙人說“呀”;荷蘭人和德國人說“啊,呃,嗯”;瑞典人說“嗯,啊,嗯,呃,哦”的多。
????美國有一家非盈利性教育機構,它專門幫助人“修理”口頭禪,而且90多年來對此死磕不放。這個組織就是國際演講俱樂部(Toastmasters),現已發展到世界116個國家。說它嚴格,是因為有組織保證。國際演講俱樂部每次活動開始時,都要宣布當日的三名官員:時間官(控制演講時間)、語法官(記錄語法措辭問題)、“哼哈”官(統計口頭禪次數)。官員由聽眾輪流執政,每一次的工作任務是捉拿演講者的不足之處,并當眾給演講者反饋,以提升其公眾演講能力及領導技能。
????一次我應邀去那兒演講,沒想到我的20分鐘講話也沒能逃出哼哈官的法眼。“戴老師在剛才的演講環節,有兩次使用哼哈詞,‘嗯’和‘那么’。”哼哈官的任務是對在兩小時會議中發過言的人做哼哈次數統計匯報。一般說來,新人容易犯錯,如果有了3到4次的磨難,再加上用點心,口頭禪會有明顯地改善。因此大部分人在組織里呆久了,哼哈就少了。
????哼哈官的做派有所不同。我看到有一位老外這樣做哼哈官,他說:“張三在1分鐘內有10次‘這個’、‘那個’,李四、王五說了五個以上,要小心了”。為了把哼哈報告變得有趣,他還配上夸張的手勢或賣萌的表情提醒大家,這或許算是婉約派。更有豪放派:一次我去加拿大的國際演講俱樂部參加活動,當臺上的演講者出現口頭禪時,聽眾立馬用雙手急速拍擊大腿,嘴里同時發出“喔”的起哄聲,那天作為聽眾的我差點兒被嚇著。除了有哼哈官的監督,這種集體給演講者“發功”的形式,讓參與者覺得很受用。一些企業主、公司高管下了班趕來這里,就是要尋找這種在公司享受不到的“刺激”和“待遇”。
????TED演講指導專家一再告誡演講者,絕對不要使用口頭禪。我在1,000多個演講視頻中確實很難發現演講者有明顯的口頭禪,有限的18分鐘也根本不允許你在演講中發送類似的干擾信息。口頭禪就像白米飯中的砂粒,影響咀嚼。
?
????怎樣減少口頭禪?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1、短暫停頓。當你張口想說“呃”、“對”、“他媽的”的時候,要忍住,把想要沖出口的口頭禪硬生生地吞回去,用無聲短暫的停頓取而代之。大多數人有口頭禪,只是因為他們不適應空白和停頓。停頓不僅讓聽眾留下了消化理解演講內容的時間,還給演講者提供了構思或調整的時機,同時還能展現自我控制的優雅。
????2、自我隨訪。我給我的教練對象老總們布置了一項作業,每半個月給我一次1分鐘的微信留言,據說此招把他們整得滿頭大汗。你也可以回放發給別人的微信留言,或者觀看自己的演講錄像,關注如何規避這一不良習慣。不過有時剛戒掉“這個”,又出現了“那個”,就像腫瘤手術后,還不能高枕無憂,要時時跟蹤隨訪。
????3、標簽貼士。在你的電腦或電話上貼幾個“嗯”和“啊”的小標簽,以提醒注意聽自己說的話,這也是戒掉口頭禪不錯的手段。(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