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案背后的癥結:法國非洲裔年輕人“融入”難題
????如果仔細閱讀這次涉案的恐怖主義者的簡歷,我們不難發現他們之間存有四大共同特征,那就是:第一、均是來自非洲的移民后裔,多數已是第二代移民。細微區別在于Kouachi兄弟是北非馬格里布地區國家的移民后裔,而Coulibaly則來自我們俗稱“黑非洲”地區的國家馬里。第二、都是年輕人,年齡也相仿,多數都在30多歲,有32歲的、也有34歲的,除了在逃的嫌疑犯Coulibaly之妻年僅26歲。第三、他們都信奉伊斯蘭教。
????第四、他們都曾經很長時間處于失業狀態,大部分時間甚至是處于“完全失業”狀態(Ch?mage complet),指的是無任何職業活動,各類臨時或鐘點工作均含在內。Kouachi兄弟在長期的失業期間,也曾短暫到一家比薩店做過臨時工。Coulibaly更是在2009年7月15日參加一個500人代表團,在愛麗舍宮受到總統接見時,懇請當時的總統薩科奇幫著他找工作。當時法國的《費加羅報》還對此事做了專題報道。
????而在對恐怖暴力的悲憤之余,我們是否應該認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為什么這些年輕人會一步一步地走向極端,進而走向恐怖暴力?其實,筆者將對法國的反思部分歸咎于“族群主義”。“Communautarisme”這個法語單詞,詞典將其譯為“社區主義”;筆者認為此譯法欠妥,特將其譯為“族群主義”。基于不同的種族背景、宗教背景、文化背景與經濟背景等,來自不同“源國家”的族群,在同一個“目標國家”的一個特定地域,按照“分區化”方式進行居住,容易由此引起相應的就業機會與失業概率等多種經濟變量,也隨之呈現“族群化”趨勢。歷史上,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都由于這種“族群主義”引起了大大小小的紛爭,乃至升到都市或社會層面的騷亂。
????巴黎是西方社會中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大都市之一,其市政規劃設計也頗有特色與合理性:對巴黎市區蝸牛狀劃分的井然有序,在此不再贅述;在市區東西兩側、離市中心較近的塞納河谷地、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地方建有五座“新城”(英美國家習慣將其稱之為“衛星城”),環繞歷史悠久的巴黎城。這五座新城從北開始按順時針方向,西北是賽爾基-蓬杜瓦茲市,東邊是馬恩-拉瓦萊市,東南有默龍-色納市,南邊有埃夫里市,西邊為圣康丁-昂-伊夫利納市。
????誠然,巴黎以其“新城”建設形式,將世界上不少都市難以解決的人口膨脹與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問題,較為成功地加以解決。然而在筆者看來,巴黎的市政規劃和建設,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差異大的不同階層分居不同區域的特點。巴黎中心區由于歷史原因,已經形成相當明顯的“窮人區”和“富人區”,如16區、8區和5區都是富人區,而18區、19區、20區則是窮人區。
????此次的劫持犯Kouachi兄弟就家住在19區。他們槍擊了《查理周刊》總部之后,也是開車回到19區,再從19區換車外逃。筆者曾多次去那一帶考察,那里的房屋結構酷似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大板樓,相當簡陋。路上遇到白人不多,那里絕大部分的居民都是阿拉伯人和黑人。與19區相反,在巴黎西邊的凡爾賽市和南邊的梭市,則看到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別墅,或是豪華獨棟,或是聯體別墅,路上遇不到幾個黑人和阿拉伯人。
????巴黎的這種市政規劃特征,絲毫沒能解決城市族群“分區化”的問題;相反,原先不同市區間的貧富差異,進一步放大到了不同的新城之間。巴黎的“富人新城”和“富人區”,由于治安好、人才多、環境美等因素,后來陸續匯集了大批的所謂“富人公司”。至于“窮人新城”和“窮人區”,不難想象,由于治安差、人才少、環境惡等因素,令企業談虎色變。久而久之,貧富新城(區)之間的差異,就進一步體現在創業與就業上了,而與之相應的就業機會與失業概率等變量,自然也隨之呈現“族群化”趨勢。
????Kouachi兄弟就是在這樣的區,與其所謂的“導師”認識的。伊斯蘭極端組織的“導師”深知巴黎的底細,潛入這類的“窮人新城”和“窮人區”。由于“族群效應”,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大有人在,即使在大白天,也經常能見到成群結隊的青年游民。盡管法國設有頗為慷慨的社會福利制度,能確保這些失業者能夠拿到一定的失業補助;但要知道這些人正值年富力強之時,他們在法國社會,尤其是所謂的“主流社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極端組織的所謂“導師”就正好趁虛而入。先用金錢吸引,后用宗教迷惑,進一步送到也門基地,加以系統的宗教“極端化”教育,最終達到徹底“洗腦”的程度,而后委以此類《查理周刊》滅門的“重任”。極端組織的“導師”,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發展極端成員。Coulibaly盡管多次蹲過監獄,偷盜、斗毆和販賣毒品,但在認識Kouachi兄弟之前并沒有“極端化”,。正是Kouachi兄弟將其徹底“浸染”在伊斯蘭極端思想之中,終至于此。
????又趕上2008年歐債危機爆發,歐洲整體經濟一直萎靡不振,法國經濟更是艱難匍匐。根據法蘭西銀行的數據,作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的法國,去年第四季度GDP僅增長0.1%,全年實現0.4%,遠低于法國政府和歐盟預期的1.0%。又依據法國勞動部公布的數據,去年法國平均失業率高達10.4%,換言之有3,432,500人“完全失業”,如果加上“部分失業者”(Ch?meurs incomplets),失業總人數達到5,430,000人。初步估計,法國年輕人每四人、甚至每三人中就有一人失業。
????因此,對平時早已是就業弱勢群體的“窮人新城”和“窮人區”年輕人而言,法國此等經濟形勢更是雪上加霜。筆者認為,這才是導致這些年輕人一步一步走向極端的根本經濟原因所在。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幾個年輕人自身存有諸多弱點和孽根性,因為無論是居住在“窮人新城”和“窮人區”,或是多長時間的完全失業,或是其他任何的理由,都不足以為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暴力行為開脫。
????估計2015年一年法國乃至歐洲整體的重點,都將是接過美國的“反恐”大旗。這固然重要,但其實對法國和歐洲,當下的根本還是盡快走出危機、經濟復蘇,進而實現經濟增長。同時政府需要痛下決心,投入足夠的財力和物力,設定短期、中期和遠期的非洲裔“融入”可行性計劃,一步一步加以實施。(財富中文網)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