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論智
《財富》(中文版)-- 道家尚自然而輕文化,對于智性以及知識本不看重。對中國傳統文化持激烈批評態度的蘆笛認為,中國人的傳統學問與西方“knowledge”的內涵完全不同,兩者互相消長。他指出,老莊的學問是教人如何拒絕探索客觀世界以“全真保性”,而儒家的學問是教人如何不受外界誘惑,全神貫注于內心世界的思想改造。兩家都驅使信徒的注意力轉為內向,放棄對客觀世界的探索。這結果當然就是凍結了科技的發展,也使得傳統“學問”長,則西式“知識”消,反之亦然。
????高雄師范大學教授李若鶯梳理說,《莊子》一書出現的“知”字,包含五個層面:一是見形象不見意義的感官接受的“知道”;二是由形象而知意義的感官反應的“知覺”;三是超形象而知意義,表現認知深度的“知識”;四是在生活中片面或全面利用知識或接受知識指引,轉化為人際關系的“智巧”;五是“智慧”,是空明的心靈對于人生各種事象的曠觀達觀。
????和老子一樣,《莊子》被批評為“反智”、“愚民主義”。蘆笛說,老莊的消極反智主義實際上主張取消人類的一切智力活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莊子《蠿篋》這段話:
????“絕圣棄知,大盜乃止;镅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師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絕鉤繩,而棄規矩,鱺工訹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則天下不鑠矣;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楊、墨、師曠、工訹、離朱者,皆外立其德而踣亂天下者也,法之所無用也。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
????要消滅圣人,拋棄智巧,大盜才能停止;棄玉毀珠,則小盜不會泛濫;焚符破璽,人民才會變得純樸;砸毀量斗與秤桿,人民才不會彼此相爭。徹底摧毀天下圣賢的治國法度,而人民才可以與之議論。攪亂六律,銷毀竽瑟,堵塞住師曠的耳朵,而天下的人才會有自發聰敏的耳朵;滅掉精美的圖案文章,離散五彩的顏色,把離朱的眼睛粘住,而天下的人才會有自生明辨的眼睛。毀掉鉤繩標準,丟棄規矩,折殘工訹的手指,而天下的人才會自成靈巧的雙手。所以老子說:有大巧而藏之不露,看起來好像很笨拙的樣子。鏟除曾參、史魚的品行,封死楊朱、墨子之口,摒棄仁義,而天下才會原同大道。人要是能含其明而不炫,天下就不會眩目;人要是能含其聰而不露,天下就不會拖累;人要是能含其智巧而不張,天下就不會迷惑;人要是含其德而不炫,天下就不會做怪僻的事情。曾參、史魚、楊朱、墨子、師曠、工訹、離朱等人,都是在表面顯其德能以此來惑亂天下的人,治理國家用他們的方法是沒有用的。結論是,只有回歸遠古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才會實現大治。由此可見,從《老子》的“小國寡民”到《莊子》的“至德之世”,指向的基本是上古時代的社會形態,也即中國古代傳統中常見的上古黃金世紀烏托邦。
????為莊子辯護的人說莊子反的是智巧,而不是知識或者智慧。其實莊子對知識也看不上,他認為知識運用不當,或轉化為成見,或提供心機的養分。《莊子·天地篇》有云:“子貢南游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莠莠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柰何?’曰:‘鑿木機,后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廳湯,其名為槔。’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
????故事是說,子貢南游于楚國,返回晉國時,在漢水南岸見到一個老頭正在菜園中弄菜畦,挖溝通到井邊,抱著水甕澆水,非常吃力,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寡。子貢說:“有一種機械,每天可以澆上百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很大,您不想試試嗎?”菜農抬起頭來看著子貢問:“怎么做?”子貢說:“用木料制成機械,后重前輕,提水如抽水,頻繁如同沸水外溢,名叫桔槔。”菜農忿然變色,笑道:“我師父告訴我說:有機械必有靈巧之事,有靈巧之事就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就不能保存純真明凈的心境,如此則心神不定,而道是不會存在于心神不定者心中的。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說的機械,而是恥于這么干!”子貢滿面飛朱,俯首無言可對。
????后世遂以“機心”指巧詐之心,莊子可謂因噎廢食,為了防止機心,連機械都棄用了。機心的反面是忘機,喻思想純樸,與人交往沒有無安吉。莊子用這個故事表明,有道之人應去掉機心,使自身無有世間之用,而著力保存自己的精神。
????由此可見,莊子真正贊揚的只有“智慧”,那是自心的體悟,自性的明見。好知則無道,這是莊子的政治觀。“不知者,務外求異也;已知者,曉然而易見者也,自然之理也。”(林希逸《莊子口義》)一切都要順其自然,政治更不例外。(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