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與心齋
?《財富》(中文版)-- 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彼諒?fù)見,曰:“回益矣?!痹唬骸昂沃^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fù)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敝倌嵩唬骸巴瑒t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后也?!?/p>
????顏回向孔子說:“我有進(jìn)步了,我忘去禮樂了!”孔子答:“很好,但還不夠?!边^兩天顏回再見孔子:“老師,我又進(jìn)步了!我忘掉仁義了!”孔子依然是那句話:“很好,但還不夠?!鳖伝夭辉瓴火H,三次來見:“老師,我又進(jìn)步了。我坐忘,當(dāng)下忘我了?!笨鬃芋@訝地問:“什么叫坐忘呢?”顏回:“擺脫肢體,除去耳目的聰明,離開形骸,忘卻心智,同化于萬物相通的境界,這樣就叫坐忘?!笨鬃樱骸澳芡?,就沒有什么偏私;能化,就不會執(zhí)滯常理。你果真是個賢者?。∽屛乙瞾硐蚰銓W(xué)習(xí)吧!”
????這段對話來自于《莊子·大宗師》。它點出“坐忘”即是“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墮肢體,即是離形;黜聰明,即是去智,兩道功夫做到了,即能達(dá)到“無己”的境界。
????陳鼓應(yīng)先生闡釋說:所謂“離形”,并不是拋棄形體,而是意指消解由生理所激起的貪欲;所謂“去智”,去掉的是由心智作用所產(chǎn)生的偽詐。貪欲與智巧都足以擾亂心靈,揚棄它們,才能使心靈從糾結(jié)桎梏中解放出來,而臻至大通的境界(《老莊新論》)?!巴诖笸ā敝阜畔乱磺校蕸]有分別、煩擾,“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莊子·天下》)。
????莊子的內(nèi)省功夫論中,除了“坐忘”,還有“心齋”。“心齋”見《莊子·人間世》,還是孔子和顏回之間的對話:
????回曰:“敢問心齋?!敝倌嵩唬骸叭粢恢荆瑹o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于聽,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鳖伝卦唬骸盎刂词嫉檬梗瑢嵱谢匾玻坏檬怪玻词加谢匾玻芍^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則幾矣。”
????什么是心的齋戒呢?孔子答顏回說:“你心志專一,不要用耳朵去聽,而要用心去聽;不要用心去聽,而要用氣去聽。耳朵只能聽見聲音,心只能感應(yīng)現(xiàn)象。而氣,是空虛而準(zhǔn)備回應(yīng)萬物的。只有在空虛狀態(tài)中,才能與道相合??仗摖顟B(tài),就是心的齋戒?!鳖伝兀骸拔覜]有受教這個道理之前,肯定自己真的存在;受教道理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未曾存在。這樣可以說是空虛狀態(tài)嗎?”孔子:“非常透徹。我告訴你:可以進(jìn)入世間的樊籠游觀,不再為虛名所動;意見能被采納,你就發(fā)言;意見不被接納,你就緘默。既不固閉也不暴躁,一顆心寄托在‘不得已’上,如此則庶幾可行了?!?/p>
????這里,“唯道集虛”的“集”,除了聚集還有合的意思,猶翕字。翕,本義是閉合,收攏,可表示合。虛,陳鼓應(yīng)先生釋為空明的心境,不是指全然無所用于心,否則前面就不必說“一志”了。無門無毒,陳鼓應(yīng)先生在《莊子今注今譯》中作如下歸納:“楊柳橋說:‘按:《白虎通·五祀篇》:‘門,以閉藏自固也?!稄V雅》:‘門,守也。’王逸《楚辭注》:‘毒,恚。’韋昭《國語》注:‘毒,猶暴也?!療o門、無毒,猶言勿固閉、勿暴怒也。’(《莊子譯詁》)按各說以楊說為優(yōu)。”“一宅”的意思是心安于至一之道,全無雜念。釋德清說:“一宅者,謂安心于一,了無二念?!痹⒂诓坏靡?,指應(yīng)事寄托于“不得已”,即非依我所期望的來行。釋德清說:“寓意于不得而應(yīng)之,切不可有心強為?!?/p>
????孔子以“聽之以耳”、“聽之以心”、“聽之以氣”來說明應(yīng)世的三種境界,氣在此表現(xiàn)了虛性,也表現(xiàn)了物我無隔。以氣聽就是像庖丁解牛一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人精神專一,則不知有己。莊子本沒有否定“心”,只是否定“有心”,即心之自以為有知。心齋即虛,道家非常強調(diào)虛靜,但是正如陳鼓應(yīng)先生所說,莊子更強調(diào)的是“虛”(《莊子》內(nèi)七篇中未出現(xiàn)“靜”字),他以“虛”來形容心靈的涵容性。
????“心齋”的境界是虛以待物,“坐忘”的境界是同于大通,即是以之達(dá)到“吾喪我”(《莊子·齊物論》)、“無欲觀妙”(《老子》第一章)的功夫境界。所以坐忘及心齋的效果,像《齊物論》中所提到的南郭子綦那般“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這也就是《德充符》所說的:“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于德之和,物見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钡竭@境界,一片虛空,無物我,無彼此,自然也無是非利害了。(財富中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