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的講話瘦身
????我參加過一次企業家會議,上半場的幾個主題演講獲得臺下陣陣喝彩,下半場嘉賓討論環節,由當地幾位省級官員上臺發言。主持人一一提問,嘉賓挨個講話。一會兒,臺下開始交頭接耳或看起手機來,原本飽滿的會場,慢慢地稀疏起來,“出走”的人不斷。此時臺上的發言者正抓著話筒“痛說革命家史”,洋洋灑灑,翻來覆去。原先開場聲明“只說兩句”,可一開講便不可自拔,“兩句”翻了N倍還不止。臺上的PK對決,誰輸誰贏,其實聽眾早已經下了定論。
????這使我想起當初土豪特征明顯的喬總。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要開個會,便立馬下令召集人。會議從晚上10點開始,老板一個人唱獨角戲直至凌晨2點。事后,喬總不無得意地跟我說起他的雷厲風行做派及權威性。我問,這么晚開會大家會打瞌睡嗎?喬總說,不會啊,你沒看見大家眼睛睜得有多大。我問喬總為什么要講幾小時?他說,一怕底下不重視,二怕他們記不住。
????這次“夜半會議”的效果究竟如何?鑒于對我的信賴,下屬說出了真實感受:老板講話欲很強,把我們當作傾訴對象了,他講得很High,光顧自己抒發感情了,而我們絲毫不知道他的重點在哪里。會議結束后,問題還是沒解決。我問,老板講話時,你們都全神貫注在聽吧?“其實深更半夜我們早已和睡神攜手。我們滿腦子想的都是孩子是否吃過飯做完功課了……我們都學會睜著眼睛打瞌睡了?!蔽矣謫?,你們跟老板提過嗎?“下屬永遠不會跟領導說‘你閉嘴’。哪個要是站起來說‘領導你講太久了’,他是不想要這份工作了。”
????如果舉手表決,估計喜歡短話的聽眾要占絕對多數,可偏偏愛講長話的人很多,并且樂此不疲。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發布了一個奇怪的規定——不許流淚,拿到小金人時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致謝無疑是在浪費聽眾的時間。奧斯卡組委會還“強硬”規定:獲獎的明星大腕們發表感言必須長話短說,誰要是膽敢說得太長或者其他人想插嘴,就直接掐斷他的話筒。
????近兩年來,私人董事會在中國悄然興起。在這個組織里,老板們也嘗到了被“掐話筒”的滋味。比如某小組的私人董事會的成員都是公司創始人,都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老板。小組活動剛開始時,幾位能說會道的老板說得多,多數人只有聽的份兒。慢慢地,“聽眾”也有了“說”的要求。于是定了個規矩,不管老板大小,不管口才如何,發言時間一律平等,一旦超時就被叫停。私人董事會的形式是舶來品。這種限制說話時間的做法在美國已實行了50多年了,至今仍然沿用。在這里剛開始實行,人人覺得不自在,慢慢習慣了,倒覺得新規定特好。過了一陣子大家發現還有問題。如果真有人講得好,大家也愿意聽下去怎么辦?于是規矩再作調整,講話受歡迎者允許超時幾分鐘。決斷權在主持人手里,而主持人是根據聽眾的臉色來判斷的。前提是要求大家一改東方人的習慣,喜怒哀樂必形于色,用“臉色”投票。漸漸地老板們都被修理得能有意識地控制說話時間,還簡中求準、展示精華,爭取獲得“榮譽”加時分。
????美國西雅圖太平洋大學大腦中心主任、分子生物學家約翰·梅狄娜認為,大多數人對許多事物的關注時間最長為10分鐘。當你要規劃一次演講和研究聽眾需求后,核心參照就是10分鐘注意力法則,這樣你就會比較清醒自己在做什么,就會關注聽眾是否一直在跟進,枯燥無味便會自行避開。在美國一些深受歡迎的演講會議上,即便是比爾·蓋茨及商界、政治、科學等領域的世界級大腕,每人演講的時間最多也就20分鐘,這往往比他們路上所花的時間還要短。對于電視連續劇的收視率人們已經研究了數十年,即便是一集30分鐘的片子仍讓人感覺冗長。但如果把它分成三個部分,并在中間穿插30秒的廣告,就能夠提高對觀眾的吸引力,這似乎也與“10”這個神奇的數字有關。
????林語堂曾經說“講話和女人穿超短裙一樣,越短越好”。其實,無論是10分鐘還是50分鐘,講得好,都能博得聽眾好評,而一個敏感度差的人,無論說話時間多短,都會讓人覺得太長。如何為你的演講瘦身?怎樣擠掉水分給出干貨?我在督促喬總們改變習慣時這樣提示:
????1、心中設個“定時器”。先規定講話時限,再以每分鐘180字左右計算(2013年8月《語速與氣場》一文),保質保量,有話則短,無話則免,而不要把講話像拉面一樣往長里抻。
????2、一次一個主題。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演講者不要企圖一次解決許多問題,失敗的演講往往一次涉及面太多,以致重點被淹沒。
????3、跟聽眾需求對接。要清空自我,放下身段,先了解你的聽眾,演講才會像段位高超的棋手,沒有廢招,沒有閑招,招招有力。(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