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會,我該講點啥?
????王總看上去有點愁眉苦臉,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年底了,又要開年會了,又要我講話了。唉……”公司開年會,老板上臺講話,天經地義。“這對你是個負擔嗎?”我不解地問。“我這人,天生愛干不愛說,上臺演講不是我的擅長。”王總回答道。
????“不擅長也得講吧?”我笑著問,“那你今年打算怎么講?”他說:“年會嘛,無非是總結總結,提提要求,還能怎么講?”“你以前都這么講嗎?”“是。”“效果如何?”“效果?”王總看著我,一臉茫然。我提出先做些調研后再跟王總接著談。我讓王總的秘書把他前三年的演講錄像調出來看了一遍。情況正如王總所說,他的講話,內容風格基本“一以貫之”,回顧總結加幾點要求,無可圈可點之處。當錄像鏡頭掃向臺下,聽眾的臉上沒有表情,我根本判斷不出他們是否在聽。
????看了錄像心里有了底,我問王總:“今年你準備跟員工提哪幾點要求?”“我今年第一個要求:努力干活,艱苦奮斗。”“為什么呢?”“我們當年就是這么做起來的?”“能說說你當年的情況嗎?”我順勢問。“……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個三伏天,辦公室沒有空調,只有一個非常小的玩具電風扇,但還是奇熱難熬。我們兩個男人干脆赤膊,在辦公室里放一盆冷水、一塊毛巾,實在太熱了便擦一擦。就這樣打個電話擦把汗,到處找客戶……”
????我聚精會神地聽著,攝像機也在同步記錄。“還是那個三伏天,沒有空調。那天,辦公樓前來了一輛皇冠車,走下一位衣冠楚楚、氣質儒雅的著名國際公司總裁。我們準備了兩盒紅寶桔子水(那是對貴賓最好的招待了),問方總,要喝冷飲還是熱茶?他選擇了熱茶。看著他滿頭大汗,西裝也沒脫,還喝著熱茶,心想:完蛋了,就這條件接待大老板,肯定沒戲了。不過,我們還是硬著頭皮把介紹做完,并告訴他,我們有多努力,我們一定會把事情做好……三天后,我們接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電話,是方總打來的……”
????王總原汁原味的描述讓我入神。我說:“這故事很好嘛,你為什么不跟大家說說呢?”“年會怎么好講故事?”“為什么不呢?”我問。王總從前是這樣做報告的:“當初我們創業的時候太艱苦了,現在條件好了,倒看不到你們的干勁了……你們要……”我問王總,假如把諸多“你們要”換成你剛才講的故事,你覺得效果會怎么樣?員工可能更愛聽哪個版本?你估計哪種說法他們更愿意接受、更能夠真正被聽進去?
????為了讓王總發現自己的潛質,我邊重新回放剛才那段“創業故事”邊問:“你覺得自己講故事的能力如何?”王總認真、“自戀”地看著,似乎找回了信心。接著,我把任正非的一個內部年終演講遞給他,看看任正非是怎么精心構思,怎么講故事,怎么把理想、信念及公司的目標貫穿在年會演講中的;看看這位名企老總的講話是怎樣開頭、怎么過渡,結尾又是如何煽動聽眾情緒的。經過對比,王總找出了自身差距的“三多三少”:肯定自己多,表揚下級少;看到問題多,鼓舞士氣少;悲觀論調多,樂觀情緒少。
????討論至此,王總眉宇舒展,我們便自然商量起怎樣做好今年的年終演講。我問他,今年的開場白打算怎么講?王總來了靈感,“我會問大家:‘你們知道我們公司第一筆生意是怎么來的嗎?’”我覺得有戲了。“假如想順著剛才的故事講下去,怎么連接到跟員工提要求?”“……有一天,我問方總,為什么你會信任我們這么小的公司?他說:‘你們公司真的太小,條件也不好,但是我看到的是你們的努力、上進,有這樣的精神,一定會把事情做好,我支持你們。’受到國際公司的肯定,我們更堅定了信心。我們必須努力,我們必須專業!這就是我們公司精神的由來。從那時起,這種精神便開始生根、發芽,一直延續至今……如果你有求勝的意愿和自信心,加上不怕吃苦的精神,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上蒼就會給你打開通往成功之門……”我暗自得意,王總似乎有了點任總的范兒了。
????年終大會前,王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演講的修改和彩排中。我也參加了該公司的年會,并跟員工一起傾聽王總這次別開生面的演講。演講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王總的情緒也異常激動。面對臺下熱烈的掌聲和事后短信、微信的如潮好評,他完全陶醉在這次演講帶來的快感中,精神氣猶如電影《國王的演講》中最后完美謝幕的喬治六世。更讓他意外的是,有效的年終演講喚起了員工對下一年工作的極大熱情。王總不無感慨:“演講也是生產力”。
????老板如何把年會演講看成是一次機會而非負擔。回想起來,我為之服務的老總們這幾年有這樣的變化:本來提要求多,現在講故事多;本來批評多,現在鼓勵多;本來下指標多,現在指方向多;本來一人唱獨角戲,現在上下互動同演一臺戲。(財富中文網)
????作者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