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國企改制之艱
????五月以來,葛文耀倍感煎熬。他一定不會料到,自己在家化集團28年風風雨雨,到如今迎來得竟然是一場美夢的破產——他先被突然罷職,又迅速官復原職,之后卷入“私設小金庫”的質疑。站在葛文耀對立面推動這一切的,就是他曾經精挑細選,自以為情投意合的新東家。
????國企改制之路充滿坎坷。國有企業擺脫體制,向市場漸進的過程,時常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爭議,譬如資產賤賣、國退民進、外資進犯等等。而上海家化的遭遇卻頗為新鮮。
????改制是一個動態過程,難點在于產權變更的規范化、合法化。人們歷來關注的問題是“國有資產賣給了誰?”“為什么賣給他?”“交易是否合情合理?”至于改制之后企業去從,似乎一直少有人問津。
????合理的解釋無非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國有股份既然已經退出,對改制之后國企的命運也就不必肩負責任。表面看,國有股份在預期價位套現退出之后,企業經營此后是好是壞,資產升值或貶值,已經與國有資產沒有什么干系。然而,國企改制不僅涉及到公有資產的處置,還關系著企業興衰、行業變遷以及職工未來——在產權交易的背后,隱藏著無數個活生生的個體和家庭,更進一步,還涉及到整個行業的競爭態勢和產業鏈上下游的變動。因此,國企改制并不是“一錘子買賣”,更不應該用純粹的交易眼光進行短期的審視。
????今天,上海家化集團的動蕩,恰恰凸顯了國企改制長久以來被忽略的“最后一公里”。
????用資本的眼光看,家化集團屬于優質資產,旗下擁有一家上市公司“上海家化”,“美加凈”、“佰草集”等知名品牌,以及若干酒店、大廈等不動產。在本土日化行業,它不僅處于行業領導地位,還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足以與外資巨頭相抗爭。這些優勢,并非全是依靠其國有背景和政策扶植取得的,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葛文耀的商業才能。與大多數國企高層頻繁流動不同,家化集團的管理層較為穩固。葛文耀從1985年至今,除了期間短暫去往合資企業擔任總經理,一直領導家化集團,帶領這家老牌國企在競爭激烈的日化市場異軍突起。
????正因如此,葛文耀向家化集團注入了強烈的個人風格,在企業內部建立了強大的個人威信,這在責任不明確的國企系統頗為少見。作為家化集團控股大股東,上海國資委對葛文耀這個國企經理人信任有加,給予充分的經營空間。這進一步加重了家化集團的“人治”色彩。
????家化改制并未走充滿爭議和風險的MBO之路,而是整體打包出售給平安集團,葛文耀等管理層享有一定的“股權激勵”。這一改制策略的出發點,是希望借助平安集團的全球化眼光和雄厚資本支持,進一步擴大家化的市場優勢——國企性質畢竟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譬如增加了進軍海外市場的障礙。這一過程中,出于平穩過渡的考慮,對葛文耀為首的管理層施以“股權激烈”。退一步講,作為酬謝往日功勞,激勵未來工作的舉措,也屬于合理的市場行為。
????然而看似融洽的聯姻,卻有著不可彌合的裂縫。平安集團并不是一個志在長遠利益的戰略投資者,作為金融資本,它有強烈的利潤壓力和回報訴求。從這一性質出發,它入主上海家化集團之后,擱置葛文耀主張的短期不能盈利的海鷗手表項目和雙妹復興項目,計劃出售三亞萬豪酒店、上海家化大廈等行為就不難理解。但是,這在葛文耀,卻是萬萬難以接受的。
????歸根結底,葛文耀只是一名職業經理人,他的商業成就和內外威望,助長了他與大股東抗爭博弈的資本。但同時,他的抗爭也揭示了國企改制之后、國企經理人的權力幻覺和身份錯位。國企改制根本上是產權變更,表現為資產重組、人事調整等。大股東主導一切,以其自身訴求為出發點。因此,像葛文耀這樣,越是強勢的職業經理人,越是容易遭受權力傾軋。
????一句話講得好:“現在不對,是因為一開始就錯了”。如果當初選擇目光長遠的產業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葛文耀也許就不會有這么多煩惱了。上海家化集團的未來,也許將是另一番局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