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崇臺與張培剛氣質相投,時常一處往來,后來張培剛娶了其妹譚慧,成為一段佳話。
????為了撰寫博士論文,張培剛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申請了一塊不足6平米的空間,每天至少12個小時,用9個月時間完成論文——就是為其帶來無數聲譽的《農業與工業化》。論文獲得“大衛?威爾士獎”,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前,該獎一直代表著世界經濟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1946年夏,在武大校長周鯁生的邀請下,張培剛啟程回國,來到闊別十多年的珞珈山下做起教書匠。在他號召下,眾多留學精英來到武大經濟系執教,譚崇臺也追隨而至,武大經濟系勢力大增。據說,當年很多學生報考武漢大學,就是沖著張培剛這個名字而來。
????1949年解放前夕,張培剛拒絕月薪600美金的聯合國遠東經濟委員會顧問工作,并婉言謝絕紀伯侖哈佛任教的邀請,從曼谷專程回來迎接新中國的誕生。不期,卻迎來30年的曲折人生。
????三
????張培剛這個“從頭號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回來的”的洋博士因為“人還可靠”,被一紙調令任命為華中工學院第三校建設規劃辦公室主任。當時華中工學院的校址還只是一片農田和墳場,張培剛每天勞動之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游說農民遷墳,完全與經濟和教學不沾邊。
????1956年的一天,兩位智利學者來中國尋找Pei kang Chang先生,誰也不知道這個“背鋼槍”是何方人物,最后在北大教授嚴仁賡的提醒下才知道是張培剛,智利人北京從輾轉到武漢。
????在扮作張培剛住所的招待所,智利學者請教他農業國家工業化方向。一時間,張培剛有些語塞,許久之后,才說:“我暫時還沒有工夫去研究這些問題”。最后,草草應酬幾句就將客人打發走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博士論文正在世界范圍引發研究熱,剛在南美洲出版了西班牙文版本。
????1957年,整風運動開始。張培剛下放農村勞教,白天推糞車、拉磨。晚上,教農民識字、讀書。多年后,回首這段往事,張培剛曾經感慨道:“搞馬列主義,我們這些人可能沒有太大的用處,弄得我自己也懷疑自己過去學的東西也沒有用。”至于是否希望通過畢生所學改善農民現實處境,“沒有想,那覺得不可能了,已經實現不了了,已經死了這條心了。”
????1998年,張培剛申請了二十幾年的博士點終于獲批,他以85歲高齡成為博導,在國內絕無僅有。半生流離的張培剛終于在晚年迎來平靜歲月,而本該頤養天年之際卻又負起傳道授業之重。
????時光氤氳,關于張培剛的評價不斷涌現,有些令人振奮,有些則讓人黯然。如董輔礽曾如是說:“1946年我考進武漢大學經濟系,結識了我人生中第一位重要導師張培剛教授,但是張老師的學術思想,像一顆流星,在20世紀中葉的天空劃出一道炫目的亮光之后,便旋即泯滅了。”
????還有一次,一位記者采訪張培剛,結束時問他,“你認為中國經濟學界還能出大師嗎?”
????一時間,身陷沙發中的張培剛目光亮了起來,思討許久,搖搖頭,“很難”,接著一字一頓地說,“學術風氣很不好,當官的如果不帶頭克服掉浮躁和功利之風,很難!沒個三五十年不行。”
????一旁的夫人譚慧趕忙暗示他。“那就再等個20年吧”,張培剛意味深長地更正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