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應該說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他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運動定律和光學定律。他也是一位投資者。在77歲已經退休時,他購買了南海公司(South Sea Co.)股份,兩個月后售出,收益達100%。這顯然是典型的牛頓式天才表現——只不過兩個月后,他又回購了股票,到這個18世紀初臭名昭著的泡沫破滅之時,他仍在持有,結果他損失了相當于今天500萬美元的財富。
????對于牛頓的遭遇,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悲觀的看法是,既然連史上最聰明的人也是失敗的投資者,別人還有什么指望?樂觀的——也是正確的——看法是,成功的投資與智力無關。如果有關,牛頓也就不會虧錢。我們都希望做好投資,舒舒服服地退休。如果我們出了問題,并不是因為不夠聰明。
????對我們未來的退休生活傷害最大的投資失誤,不是選錯了股票和基金,而是遠為基本的一些因素:我們應該在生命早期采取行動,開始投資點什么。可是在那個時候,我們卻往往毫無作為;后來,我們做了投資,應該耐心持有,我們卻忍不住進行操作,而且通常是在錯誤的時刻操作。該為而不為,不該為而為——如果我們能不犯這兩種大錯,我們成功退休的機率就會大幅增加。幸運的是,你無須變得更聰明才能不犯這兩種錯,你只不過要了解它。
????不采取行動,是越來越嚴重的大問題。在兩年前的衰退期間,35%的工作者沒有為退休存一分錢;據員工福利研究組織(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這個比例現在已經到了41%。在可以參加儲蓄計劃的員工中,有21%的人沒有參與,而兩年前是19%。
????盡管這些行為簡直像是自己害自己,但行為金融學專家并不感到意外,他們稱這種行為為“安于現狀”:在多數時候,我們天生不想做任何事,即便數據告訴我們這樣不明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厭惡損失:我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感覺,認為避免了100美元的損失要遠比得到100美元的收益更有價值。讓問題更復雜的是大量可選的投資項目,造成了行為經濟學家所謂的“選擇麻痹”。由于你無法理解全部替代方案,所以干脆一個也不選。
????研究人員正在尋找解決方案。其中一個是改動人們的照片,讓他們看到自己變老后的樣子。70歲的人,血氣已哀,變得現實,存錢的可能性急劇增加。如果不會復雜的數字照片處理技術,那就簡單地定下退休的日期,即使離現在還有好幾十年,也會增加你存錢的可能性。
????相反的錯誤——不該為而為——同樣讓我們在未來付出重大代價。研究機構達爾巴爾公司(Dalbar)指出,過去20年,標普500指數平均每年增長9.1%,而普通股票投資者在這一時期年均收益僅為3.8%。就是說,如果投資者在20年前買下標普指數基金,然后不聞不問20年,他的表現將相當出色。可是,由于投資者不斷地高位買進,在低位賣出,結果毀掉了他們的成績。
????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人類有急于求成的秉性。一個重要的天性是“近期偏好”——我們習慣于認為,未來將和不久前的情況差不多,股票未來的走勢將和最近的走勢一樣。另一個是“后悔規避”,這致使我們隨大流。如果情況變糟,我們在了解到自己做的是別人都認為聰明的舉動而不是不聰明的舉動時,感覺會好很多。
????好消息是,和牛頓不一樣,今天的投資者可以接觸到各種資源,能幫助我們抑制那些自我毀滅的傾向,從促進儲蓄的401(k)退休計劃,到勸我們擺脫非理性決策的財務規劃師。在接下來的幾頁,你將看到對長期市場趨勢的分析以及應該有收益的股票,來自頂級投資者的深刻見解,甚至還有對退休生活地點的建議。這一切,都是幫助你規劃退休旅程的有價值信息。但要讓這些信息產生回報,你首先必須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東西。
????在悔恨地回顧自己的投資經歷時,牛頓說:“我能算出天體的運動,可我無法算出人類的瘋狂。”今天,我們基本可以做到他無法做到的事。我們知道了危及退休的重大錯誤,導致錯誤的原因,以及規避它們的方法。也許,你發明不了微積分。但是,只要在幾件大事上做得正確,你也能變得像個投資天才。
????譯者:穆淑
相關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