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我在為企業一把手當教練的過程中發現,不少老板——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老板——都有自以為是甚至狂妄自大的特點,謙虛謹慎、低調自嘲的極少。老板們往往喜歡擺譜、炫耀,說到自己的優點、成績時夸夸其談,滔滔不絕,涉及到自己的缺點、過失時矢口否認,輕描淡寫。他們往往熱衷于講述自己的創業史,唯恐人家不知道自己多么了不起;喜歡有意無意地把所有的功勞都歸于自己,把所有的不足都推給他人。有位老板在公司年會上神采飛揚地說:“自從我去年提出××綱領和××細則以后,我們公司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我們已經把競爭對手完全打趴下了。這充分證明,你們大家應該對我、對公司有信心。跟著我,是絕對不會錯的!”環顧四周,我看到了一張張神情嚴肅、毫無表情的臉,心里明白:這是敢怒、敢怨而不敢言呀!
????我這個所謂的“總裁教練”,在外人看來,大多數情況下就像是總裁的影子。所謂“shadowing”(加陰影),占據了我的教練工作的大部分時間。我實地觀察、密切跟蹤自己的服務對象,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如果實在聽不下去或看不下去,我會坦率或委婉地規勸說:“你不妨謙虛一些,低調一點,讓人家也有點成就感”;“要是你多注意他人的優點,檢討一下自己的不足,會更容易調動他人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創造良好的組織氛圍。”有時,老板似乎有所覺悟,立志改變,但往往沒過兩個星期,就徹底回歸原點。有位董事長甚至和我訂了白紙黑字的“行為守則”,決心要多批評自己,多表揚別人,還決定讓秘書做我的“特命全權助理”,詳細記錄老板每周表揚他人和批評自己的次數。但好景不長,一個月還沒到,善于察言觀色的秘書就乖巧地放棄了她的“第二職業”,悄悄地把老板玻璃臺板下的行為守則都主動撤下了。我感嘆:對老板的洞察,教練還遠不如其助理呢!
????后來,復習20年前在美國攻讀心理學的資料、再次閱讀榮格和阿德勒的相關論述時,我才豁然開朗:自己的工作之所以對老板們的自大表現抑制作用甚微,是沒有看透其自大的實質原來是自卑。按照精神分析學派老祖宗的觀點,我的教練對象的自大,實際上完全可以用自卑來解釋。因為內心自卑,他們要用虛榮與傲慢的外在表現來加以掩飾;之所以壓低別人,抬高自己,實際上是擔心得不到他人的認可,是源于骨子里的自卑。我輔佐的民企老板,包括一些外企總經理,大都出身貧寒,十多年前不名一文。有位老板當年甚至需要把所有的課外時間都放在養鴨等農活上,才能維持生活。一位在胡潤榜上名列前茅的老板親口告訴我,因為貧窮,他20歲之前就沒有穿過鞋。我的服務對象,現在基本上都生活在一線城市,然而一“查戶口”,發現他們大多來自農村和鄉鎮。到了大城市以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們都是城里人嘲笑的對象,或至少以為自己是被背后嘲笑的對象。另外,我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多數創業老板是家中排行最小的一個。年幼時,他們感覺自己在家里沒有地位,不受重視,缺乏安全感。長大后,他們拚命工作,特別想以優異成績來向父母和兄長們證明自己的能耐和價值。實際上,他們總是在自覺不自覺地拿自己與兄長們做比較。我的一位輔佐對象告訴我,他是家里六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當年既被兄長們溺愛,又老受他們欺負。現在,他成了家族里的“一把手”,每當過年過節給長輩和侄子外甥們大把發錢時,感覺特別好。唯一讓他感到遺憾的是,當年沒有把他太當回事的母親過早去世了,她沒有來得及看到兒子的成功,也“沒有機會因為看走眼而感到后悔了”。盡管每次提到母親,他還是忿忿不平,但她為母親忌日做的排場又總是最為講究。不難看出,他有著明顯的自卑情結,潛意識里,總是要向已在九泉之下的母親證明些什么。
????推而廣之,不僅是上述民企老板朋友們,其實大多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情結。魯迅說“面子”是中國人的國粹,其實要面子的背后展現的是民族自卑的一面。1840年以來的100多年間,我們閉關鎖國,滯于發展,在與西方人的交往中總是處于劣勢,由此產生的自卑感已經深入到民族文化的深層,以至于在國際交往中仍然時不時能夠看到因自卑而自大的一面。據媒體報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煙花燃放量為12萬發,達到以往所有28屆奧運會燃放總數的4倍,而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的煙花燃放量又驚人地達到16萬發。我們想用這種方式向世界炫耀什么?或許,這些煙花以及更多做給老外看的東西,是我們骨子里的自卑感難以掩藏的外在表露。據說非洲有個貧窮的地方,那里的百姓出門時總要用放在門邊的一塊動物油往嘴上抹一抹,向人家證明自己家不窮,總能吃上油膩的食物。對這種現象,還有比自卑情結更好的詮釋嗎?
????自大和自卑在本質上是一回事。自大往往是裝出來的,自卑才是其真正的內涵。然而,由于自卑一般是隱蔽的,甚至不為自己所知(承認自卑往往是令人痛苦的),所以我們會發現,表面上自大的人多,而明顯自卑的人少。其實,自大只不過是掩飾自卑的一種手段。進一步往深處看,有時把公司的業績目標訂得過高,也是老板心底里不夠踏實的表現。因為沒有真正的自信,他才一定要把自己的公司與競爭對手比,一定要拿自己跟其他老板比,一定要用公司的高業績來維持自己的信心。其實,若不去與他人做簡單比較,而只和自己比,自大和自卑就不會產生。把標準和目標定得過高,潛伏著挫敗的極大危險。一旦因為沒有達到目標而失了面子,老板的短處和缺點無法掩蓋,潛意識中的自卑便開始在意識層里清楚地浮現出來,自我評價便很可能從一個極端跑到另一個極端。因為缺乏自信,老板往往也會變得多疑、猜忌。
????一個人、一個民族的自大,往往揭示了其某方面的自卑,而自卑往往導致某方面的自大。這就好比我們孩童時的翹翹板,當自卑的一頭低了下去,自大的一頭便高了起來。二者平衡的時候才是最佳狀態。一個真正自信的人,一個自信的民族,用佛教的語言就是“得大自在”:自在自適,不假他求,不須外物,自我圓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的人或民族不再活在他人或他國的眼光里,不需要通過外界來肯定自己,才會真正進入“寵辱不驚”的境界。
????在教練過程中,我很少“施教”或“宣講”。可這一次,我決定“變革”。我拿出以前當大學老師的架勢,給文章一開始提及的那位極端自我、自大的老板先上了一堂心理學課:把自大與自卑的關系做了系統闡述,并毫不含糊地指出,凡自大者,終極原因是自卑,是不能真正接納、認可自己。作為老板,他也絕對逃不出這個規律。讓翹翹板保持平衡的唯一有效方法,是讓人們正視自己的自卑情結。接著,我又重操“心理咨詢師”的舊業,幫這位老總找到了他之所以自卑的“癥結”。在此后的幾次交流中,我再也不規勸老板不要自大,而是真心稱贊他的優點和強項,充分表達對他取得的成績的欽佩,并一再告知,我確信他會取得更大的成功。漸漸地,老板周圍的人都注意到了老板的改觀,他不再那么自吹自擂了,有時言行舉止還挺像個謙謙君子。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是老板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結的結果。
?
哈佛商學在線觀點
????1932 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和“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出版了《超越自卑》一書,指出因為我們都向往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感。當人們在面對某個方向上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時,會產生了自卑情結;當我們長期被自卑感困擾而又無法改變時,會在另外一個方向上尋求優越感。他認為,自卑并不是什么壞情感,相反,這是人類在追求卓越和完美人生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心理反應,甚至是人類文明前進的動力。重要的是以何種心態看待這種自卑。有的領導者為了避免陷入自卑的痛苦,會有意或無意地使用過多的自我膨脹機制來保護自己,表現出對他人的不屑、貶低或自我炫耀,形成了自大,從而阻礙其持續成功。
????那么,卓越的領導者——他們是《從優秀到卓越》中的 11 位“第五級領導者”——會如何做呢?吉姆·柯林斯認為,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集個人謙卑和職業的執著于一身,立志打造持久的偉大。這些領導者不像“第四級領導者”那樣擁有顯著自我的個性,喜歡生活在媒體的聚光燈下,成為大眾心目中的英雄。他們寧靜、謙虛、沉默、害羞、和藹、溫和;他們創造出杰出的成就,但卻極其謙卑,從不夸耀自己的成就,并躲避公開的贊美;在遇到困難和失敗的時候,他們敢于承擔責任,常常內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另一方面,在談論公司成功時看著窗外,他們把成就歸于他人、外部因素或者好運氣。
????這樣的人也是哈佛商學院巴達拉克教授筆下的“沉靜領導”。他們似乎沒有超凡的領袖魅力,而是更愿意在幕后活動;他們從未有過拯救整個世界的念頭,也沒有浪漫的英雄主義,然而身上的確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這主要是由于他們的性格,而不是由于他們采取的手段。這些人非常依賴于三種不怎么起眼的美德:克制、謙遜和執著。他們的每一步行動都小心謹慎,努力求證,以保護公司、同事、下屬和自己。他們都是現實主義者,不會去追求永恒的光榮和勝利,認為每一件事都比自己能力所及的要更加復雜和充滿變數。他們會努力爭取時間,深入鉆研問題,循序漸進地推進。然而,對于自己知道的東西和在整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他們的態度卻是極其謙遜的:“看,我所努力做的一切,不過是在沙灘上留下一個足跡罷了。”
????他們還是美敦力前 CEO、哈佛商學院教授比爾·喬治所贊賞的“真誠領導者”。他們“做你自己”,從不模仿所謂的領導力成功特質;堅持自己的領導風格;既能發揮自己的長處,也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短處,從不試圖掩蓋缺點來贏得別人的好感;同時也不為誘惑所動。喬治相信,領導力始于真誠,也終于真誠。真誠領導者真心希望通過自己的領導力為他人服務,他們的興趣不是為獲得權力、金錢,而是授權于自己所領導的人,為社會作出貢獻。他們既為大腦的能力所引導,更為內心的感召所引導,為熱情和同情所引導。
????這些領導者都有著深刻的自我洞察,達到了自我認同,能夠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精力充沛,熱愛工作與生活,不會沉浸在悲嘆、抱怨或悔恨之中,且奮發向上,積極而獨立。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并且在追求和逐漸接近目標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價值及社會的承認與贊許。既從這種認同感中鞏固自信與自尊,又不會屈從于社會與他人的輿論。在執著和謙卑中,他們接近了所謂的“大自在”。開個玩笑:知道自己并不卓越的領導者,不妨用以色列前總理梅厄的話來安慰自己:“不必這樣謙卑,你沒有那么偉大。”
來源: 趙實,凱洛格咨詢——哈佛商學在線中國獨家合作伙伴,根據哈佛商學在線相關課程改編
相關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