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可持續
????作為游說公司加大在亞太地區投資的人,孟博士對中國經濟前景非常樂觀,與現在流行的唱衰中國的論調完全不同。以下為《財富》(中文版)編輯周展宏與孟凡辰先生的對話節選:
????財富中文網問:您如何看待當下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這種模式可持續嗎?它最大的制約因素是什么?
????孟凡辰答:首先,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一種獨特的、能夠穩定增長、同時可以保持可持續性的經濟模式。
????通過我在國內10年,和西歐十幾年的工作經歷,我認為,中國這種政府掌控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投資的經濟模式無論與亞洲各國相比,還是與歐美——尤其是和英國、美國相比,是有一定優勢的;在金融危機之后,尤其是金融體系被國家作為低社會成本公共服務來加以利用,使得這種優勢越發明顯。
????其次,中國目前這種“機械”重復并簡單放大規模的經濟模式,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也面臨非常大的挑戰,需要突破過低效益的制約。
????問:對于您的核心觀點,您看我這樣理解是否正確,即:對于西方國家來講,政府的錢不多,包括亞洲其他國家的政府也沒有像中國政府這么有錢,因此您認為中國政府目前以投資拉動是一個可持續性的經濟模式。
????答:沒錯。首先,中國過去經濟的穩定發展,印證了這一模式的可持續性。回顧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波動,主要有3次,但3次都是外部因素造成的。第一次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柏林墻倒塌事件引起的波動。那時,國內主流經濟專家因一知半解只是片面模仿西方模式,嘗試用市場機制來主導信貸,導致廣義貨幣發行過多,引起公眾所無法承受的通貨膨脹。但總體上看,波動主要還是由于外部沖擊造成的;第二次是亞洲金融危機,這次危機中國政府應對得非常從容不迫,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對自己發展模式掌控的展示;第三次是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政府的應對就GDP而言相當成功,可惜也有了如同89年的通貨膨脹后果,當然在國際上也遭受了貿易保護,被一些發達國家“大占便宜”。
????其次,從增長的角度來看,它又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對經濟管控的模式。
????中國政府調節中國經濟整體的增長有兩個杠桿:不斷直接地在基礎設施上進行投資保證8%以上GDP增長,間接地通過對金融體系進行的管控,調控市場主導的投資提高投資效益。中國政府對金融體系管控,其實質是對占GDP總量40-50%的國民儲蓄的壟斷,以實現對私營經濟這部分的調控。當然更為核心的是第一個杠桿——政府的投資。很多人總是說中國政府投資過高,我現在擔心國內的主流經濟學家也會有這種判斷,因為對于這個觀點,我完全不認同。
????我目前主要負責亞洲地區的工作,因此也對亞洲地區做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和了解。印度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占GDP總量的35%左右,中國政府在40%到45%之間。而去過印度的人都知道,它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電廠、公共設施、公共交通等嚴重匱乏,一直被公認是對印度經濟增長最大的制約。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人均GDP是比較低的,大約僅為歐美發達國家的1/5到1/10;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要想進行趕超,靠消費來刺激經濟是不可能的,還是要依賴投資來發展經濟。
????西方發達國家是沒有任何中國這種既定模式的發展經驗的,對比印度中國這種特殊的模式和發展現狀,投資30%顯然不足;但45%究竟是多還是少,只有中國自己才會知道,可能比較合理的應該在40%左右的。
????而中國經濟整體的發展模式需要用一個硬幣的兩個面來描述。
????一面是國有經濟,也就是國家對于經濟的管控。國有企業和國家政府的開支、國家政府主導的投資以及出口,這三個要素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達到40%到50%,這一部分,無論你認為它是壟斷,抑或低效,它都是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非常核心的保障;
????另一面則為完全由市場主導的民營經濟。中國這一部分開放的市場,正是全球競爭最殘酷的地方,它以純粹的市場經濟模式運作,追求低成本,追求效率。這里面的企業不斷死死活活,很多跨國企業都不一定能競爭過本地企業;最近芭比和百安居退出中國市場就是例證,其實類似的兵敗中國的例子還有很多。中國現在跟80年代初,或者跟北朝鮮現在的情況相比,生產是非常高效的,商店里的貨架既豐富多彩又價廉物美。
????因此,我認為看中國經濟,必須理解中國這兩個不同的相輔相成的面:一面是穩定可持續,另一面是完全市場化,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
????采訪助理:譚艷蕾
相關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