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這匹特洛伊木馬里,藏著比特幣
Facebook向外界介紹了他們的數字貨幣Libra,而關于Libra最好的簡明扼要的觀點則是——它是特洛伊木馬,其中藏著的是比特幣。
6月18日,Facebook向外界介紹了他們的數字貨幣Libra,而關于Libra最好的簡明扼要的觀點則是——它是特洛伊木馬,其中藏著的是比特幣。
對于傳統世界,比特幣從來不缺攻城略地的夢想。
2008年,一名神秘的程序員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給密碼學的學術社區成員們的郵箱發了一篇論文,論文名為《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這篇論文里描述了一個安全且分布式的數據庫系統,區塊鏈由此誕生。
到了11年后的2019年6月18日,Facebook發布區塊鏈Libra項目的白皮書,第一句話是“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許多人隱隱約約認識到,Facebook也許給比特幣造出了一艘特洛伊木馬。
比特幣需要一艘木馬,它自誕生起,就帶著對現有世界秩序的嘲笑,作為一種替代方案出現,自然也遭到傳統秩序的抵制——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創世區塊里寫下的第一句話是:“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于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而當天,英國財政大臣達林考慮第二次出手紓解銀行危機的時刻。
比特幣和傳統貨幣不一樣,第一次用技術提供了不依靠央行等機構發幣的路徑——它是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并且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去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并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去中心化的網絡:一筆交易發生時,會廣播給網絡上若干個人,讓他們寫下這筆交易,所有人為這次交易作證,而算法技術讓任何修改行為都被記錄在案,這也讓比特幣作為一個金融系統具有可靠性。
在比特幣的語境下,國家、央行都是中心化的,比特幣所依托的P2P網絡代表著權利的分散和平等,它是對現有中心化機構的消解——比特幣依賴互聯網技術存在,假設一個中國人要給一個美國人轉賬,相比之前需要先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再通過兩個國家銀行之間的對接,比特幣只需要向一個地址做一次操作。
同時,比特幣與央行系統設計的貨幣不同,是其總數量是有限的,具有極強的稀缺性,這也就能夠防止通貨膨脹。如果你生活在一個政府穩定的國家,這似乎也沒什么大不了,但是假設你生活在委內瑞拉,你能夠體會到比特幣帶來的福音——今年以來,它的日通貨膨脹率大約3.5%左右。2018的年通貨膨脹幾乎是1,700,000%,這讓當地人失去了基本的生活秩序。
當地人把比特幣這樣的硬通貨當作流通貨幣。當地人去買個牛奶,通常會去一個叫LocalBitcoin當地的交易所網站,尋找比特幣買家,按照當時比特幣兌當地貨幣的匯率,兌換一些貨幣,通常使用同樣銀行買家,這樣可以立刻到賬,然后再用這些貨幣立即到店里買牛奶,以防貶值。根據彭博社報道,2018年4月17日比特幣在本地市場創下了交易紀錄,達到100萬美元一天,交易量僅次于俄羅斯,位居第二,而俄羅斯也因貨幣不穩定陷入危機。
這樣的行為也遭到監管機構的抵制——任何價值在50美元左右及以上的比特幣交易,都會導致賬戶的凍結,直到你能夠解釋清楚資金的來源。
美國時間2019年6月21日,比特幣再次攀登上1萬美元的價位,世人再次注意到數字貨幣,包括Facebook在內各種力量也在進入這一領域。有意思的是,這樣一個互聯網上的烏托邦世界逐漸崛起,卻始終沒有人能夠確認它的創造者中本聰的身份,中本聰有意躲在了幕后。
這不難理解,一個顛覆性的號稱去中心化的力量崛起時,它不屬于任何具體的創造者更有利于人們信任它——設想一下中本聰像孫宇晨那樣每天跳出來說話,或許很多人會擔心人們把確立再次交到這樣一個人的手上。
而在另一個層面上,去中心化的體系必然意味著一定程度失序。
在比特幣網絡里允許匿名交易,人們的身份是一串27-34位的字符,你可以用它來收發幣,除了這串字符,你難以追蹤到其他身份信息,這大大保護了人民的交易隱私和財產不被國家監管,比特幣是對現有秩序一次激進地修正,如果說這種修正還非常模糊、宏觀,那么以太坊則帶來了具體的攻擊。
比特幣帶來區塊鏈技術后,一個叫Vitalik Buterin的程序員發明了以太坊,相比比特幣的轉賬功能,以太坊因為有了智能合約,有了承載計算的能力,它能夠作為平臺支持創新企業發幣,而不用經過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審批,這是一次非常具體的對于現有金融權利機構的攻擊。
在這種種顛覆和攻擊之外,比特幣和區塊鏈的確為黑暗和負面力量提供了方便:早在2014年,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就開始拍賣他們從黑市繳獲的比特幣,這些比特幣大多從軍火商受眾獲得;同時由于以太坊的發幣功能,讓許多人打著創業的旗號圈錢跑路。
但是程序員們始終相信顛覆之后會有新的有序,一直等待一個時刻,區塊鏈技術能夠走向主流。
作為Facebook的加密貨幣,Libra帶來了這個時刻。
在談論區塊鏈技術與昨日世界的對抗時,有必要談論Libra網絡的節點和協會。
Libra的白皮書中先是介紹了一個“Libra 協會”,白皮書說,“協會致力于發展及壯大其網絡和儲備,并領導一項旨在推進全球普惠金融工作的社會影響力資助計劃”。
而白皮書又披露了,首批協會成員既有萬事達卡、PayPal、Visa這樣的傳統金融機構,也有Andreessen Horowitz、Union Square Ventures這樣的傳統風投,還有Iliad, Vodafone Group電信巨頭,還包括eBay、Uber、SpotifyAB以及Facebook自己這些互聯網公司,白皮書給了這些成員一個名稱“創始人”。
“協會的每個創始人運行一個驗證者節點,這些驗證者節點構成了運作 Libra 區塊鏈的網絡。”白皮書說。
“節點”是區塊鏈的一個基本概念。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網絡,每筆交易都需要網絡上節點共同記錄、共同完成、共同監督、共同作證,你可以把節點理解為網絡的參與者,運行節點的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在許多區塊鏈設計中,節點成為治理的架構,Libra正是如此。
Libra白皮書仔細闡述了節點的權利,“在理事會中擁有代表席位的驗證者節點擁有最終權力。理事會將其許多行政權授予協會的管理層,但保留撤銷授權決策以及自行作出關鍵決策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決策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絕對多數投票通過”。
簡單來說,這個協會類似于傳統公司結構的董事會,由傳統基金、公司以及數字貨幣公司們共同組織。
從這個角度來看,“誠邀你一起治理”的姿態,Facebook不可謂不“Humble”(謙卑)——這個硅谷文化里的高頻詞匯,硅谷人相信,謙卑讓你能夠更順利地成事。
在區塊鏈中,還有一個基本概念是“共識”,一筆交易需要在不同節點站達成共識,而Facebook讓這些公司成為它網絡上的節點時,也證明與他們達成了共識——他們認可區塊鏈技術,認可Facebook來利用這一技術,并且答應與Facebook一起去治理這個網絡。
但這種共識背后是Facebook對于顛覆技術的利用,如果區塊鏈技術勢不可擋,這些傳統企業早點跳上這艘列車,未嘗不是正確選擇。Libra在白皮書中描述了成為“創始人”和“節點”的要求——“要成為這類驗證者節點,實體需要通過購買 Libra 投資代幣,在網絡中至少投資1,000萬美元”。也就是說,這些傳統機構利益已經和區塊鏈技術捆綁在了一起。
而從技術細節來看,Facebook的網絡并不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最佳代表——它有門檻,需要獲得批準才能成為節點,相比于那些人人可以成為節點運行者的無需批準的區塊鏈網絡,它更為中心化,Libra在白皮書中也承認了這一點,說他們現在是“需獲批準的區塊鏈網絡”。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勢必面前強勢監管的Libra需要這些傳統力量和它站在一起,在初創時,向外界清晰地展示這個力量結構,不是一件壞事。
對于區塊鏈來說,Libra就是那個特洛伊木馬,能夠帶他們攻城略地——Facebook的用戶有27億,遍布全球,這原本是就是一個最佳的P2P網絡,現在如果把這個網絡移植到區塊鏈這樣的P2P技術上。
木馬里裝著比特幣的攻城略地計劃。
Libra希望成為一種穩定貨幣,用戶可以在任何一個加入了生態的企業里使用Libra,Facebook還專門為Libra開發了一個數字貨幣錢包Calibra。扎克伯格在公開信中稱:”未來希望Calibra提供更多服務——例如按一下按鈕即可支付賬單,通過掃描代碼購買咖啡,或乘坐當地公共交通工具而無需攜帶現金。”
美團創始人王興在飯否評論Libra稱:“策略很清晰,柿子撿軟的捏。先把全球200個國家中弱國的貨幣系統逐步替代掉,碰到極少數強國當然是該低頭就低頭,該合謀就合謀。”
誠然,Libra的最佳機會在委內瑞拉等發展中國家,對于這些國家的普通民眾來說,只要有幾十美元的手機就能實現支付、轉賬、價值存儲,尤其是保持價值的穩定。而一旦它吸引了幾千萬上億的用戶,這意味著,它事實上成為貨幣,尤其是,這些弱勢經濟地區的貨幣。
政府不是認識不到Libra的顛覆性,率先開炮的是法國。法國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表示,各國政府應當有權向Facebook要求一些保證,這將明確Libra不會成為現有主權貨幣的競爭對手。穩定幣不應被“轉移到資助恐怖主義或任何其他非法活動”。
但更深層的影響在于,Libra普及會帶來比特幣真正的普及。
數字貨幣行業作者藍狐寫到:“比特幣有可能成為世界的結算層。因為包括Libra在內,它都有發行人,都有天然必須的協會,會存在很大的爭議和一定程度上的公信力問題。而比特幣最大的優勢在于它已經運行了十多年,它有總量的限制,它不可能增發,隨著它價值的提升,它能承載的價值會越來越多。它的安全性也越來越強”。在他看來,比特幣將成為未來全球基礎結算層的最佳候選之一,而在比特幣的基礎上,可以有Libra、美元的數字貨幣、歐元數字貨幣等法幣的數字貨幣進行支付、轉賬等。
“Facebook能夠讓主流社會認識到區塊鏈技術,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它不會改變Facebook數據壟斷的核心。”Nick White是硅谷區塊鏈創業公司Harmony One的聯合創始人,他是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精神主義者。
Nick White畢業于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和一群來自谷歌、蘋果的工程師們以及沙丘路傳統風投的投資人一起創辦了Harmony公司,他們所相信區塊鏈技術率先顛覆和打破的是Facebook這樣大型互聯網公司對于數據的壟斷。
過去數十年,Facebook、谷歌這樣的公司商業模式就是擁有用戶數據,并且通過廣告甚至直接出售,從中獲得收益,但是區塊鏈平臺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讓個人真正擁有自己的數據,在數據安全的情況下獲得經濟收益。Harmony公司激進地提出打造“數據分享經濟”,就是希望把數據所有權還給個人,個人通過數據的產生,穩定地獲得收入,Harmony公司稱之為“基本收入計劃”。
硅谷的程序員們并不缺乏政治夢想,他們往往和技術緊密聯系在一起。在2016年,YC的創始人們提出來一個“基本收入保障計劃”,從2019年開始向硅谷附近奧克蘭的窮人每個月給與50到1000美元不等的現金,他們認為一些人的就業機會被自動化所摧毀,那么技術的創業者們就有義務去保障這些窮人們的基本收入。
而像Harmony公司的創業者們,則是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奪回數據所有權,相比YC直接給人現金,他們希望人們通過數據獲得基本保障的收入,打破現有Facebook占據主流地位的商業系統。
Facebook會幫助世界對于區塊鏈達成共識,就像當時特洛伊的人們相信木馬是給雅典娜的禮物,而越來越多的技術信徒們會真正普及比特幣以及比特幣所帶來的區塊鏈技術。(財富中文網)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
本文作者李潮文曾經是一名媒體人,現在她身在硅谷從事區塊鏈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