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創始人鄭勇:打造智能化的倉儲物流
在電子商務高速運轉的今天,巨大的倉儲分揀需求日益顯現。然而,中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大幅增長的人工成本促使倉儲物流加速由傳統“人海戰術”向智能化遷移。倉儲機器人的出現,則摒棄了昔日的“人找貨”,以“貨到人”的新模式取而代之。六年前,為了讓自己的運營中心實現自動化,亞馬遜以7.75億美元收購了Kiva機器人。這些扁平且矮小的機器人能馱著比它們高十數倍的貨架急速運轉,懂得如何為為數不多的幾名工作人員傳送貨物,也懂得如何自行充電。它的出現,引發了倉儲機器人革命,也給予了Geek+創始人鄭勇最初的靈感。
Geek+創立于2015年年初,目前已于諸如天貓超市、唯品會、蘇寧等國內多家主流電商倉庫實現商用,是當前中國行業內應用案例最多、業務規模最大的倉儲物流機器人公司。去年7月,其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B輪融資。
如果Tractica預測準確,四年內,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出貨量將從2016年的4萬臺激增至62萬臺,市場規模或將增至224億美元。那么,中國物流企業如何打造獨立且適合自身需求的智能物流系統?作為本土行業領先者,Geek+將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以下是Gee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鄭勇對《財富》(中文版)闡述的部分觀點:
·創造十倍戰斗力
鄭勇:讓我們獲得最多經驗的是公司的第二個項目—唯品會,它讓我們知道如何根據不同的業務特點有針對性的改善機器人系統。比如應對促銷,如何高效處理十倍于平常的業務量。在那年的雙十一,我們在為客戶制作系統的時候考慮了擴展性—我們準備了用于臨時支援的機器人,在需要臨時增加工位的時候,讓機器人入廠后立刻就能形成戰斗力,實現三至五倍的能力變化。
當時我們發現這項業務中有一個特點:訂單中存在購買量很多的“爆品”。它的訂單量雖大,但品類集中在少數幾種。所以我們用人工處理這部分易于分揀的單品,用機器人系統處理其余復雜無序的訂單。人機兩個系統結合在一起同時工作,各自發揮優勢。另外在天貓超市,我們需要學會如何處理柴米油鹽以及重物的百貨類業務;在蘇寧,我們學會如何處理帶有序列號的3C產品。
·進化
鄭勇:硬件方面,我們在第五代機器人的每一個核心零部件上都做了很多更新。一開始我們關注性能,它以前每秒能跑一米,現在能跑兩米;后來我們追求它的穩定性,開始提升它的減震結構,從算法上改進它的二維碼視覺導航能力;現在我們聚焦的點在于它的可靠性,將故障率降到最低。同時,公司還橫向延伸不同類型的機器人,為不同業務場景制作不同的解決方案。
軟件方面,難點主要有二:首先是在路徑規劃方面制定最優的算法,路徑最短不一定最優,而是要根據整體交通擁堵的情況綜合考慮;其次是處理庫存與訂單的匹配,我們要把庫存、訂單執行、機器人調度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整體系統達到最優。
·超越Kiva
鄭勇:我們從不避諱自己從Kiva身上學到了一些基本技術原理,但要解決像國內所特有的電商零售業務需求,所需要的策略算法可能導致兩家公司的產品完全不同。我們現在有三個系統:第一是針對電商零售的訂單揀選系統;第二是針對工業制造的自動化搬運系統;第三是針對快遞行業的包裹分揀系統。在每一個系統中還有更細分的解決方案。從這個層面上講,我們遠超出了Kiva所做的簡單的“貨到人”解決方案。
此外,不同的解決方案,我們會采用不同的機器人去適配。我們一方面會在硬件上縱向提升,一方面會橫向做出不同負載的機器人及導航技術。例如目前多數機器人都是用二維碼導航,但事實上它并不適用于工業制造場景—二維碼很容易會被弄臟或弄壞,因此我們會采用激光SLAM等一些不需要地面標識的導航方式。
·未來
鄭勇:我認為行業距離進入一個爆發期不會太遠,但目前它所能影響到的客戶還只是冰山一角—目前整體倉儲運營的模式仍然依靠人工。阻礙自動化實現的最大原因在于成本,但隨著研發技術的成熟它也會開始下降。
Geek+的業務模式從最初的銷售轉變為按單收費的租賃,后來我們甚至租下整個倉庫,為客戶提供整套的定制化機器人服務。我們從前是聚焦在倉庫里面,但現在進入到了車間、工廠,以及諸如酒店、機場、醫院等需要物流搬運的商業場景。另外,我們也會考慮向室外發展,例如將無人機、無人快遞車等技術產業化,解決屬于這個時代的配送難題。(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