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是天使,還是魔鬼?該領域中國最頂尖人物9點思考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朱民認為,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生態。
首先,金融科技對金融機構的沖擊體現在將機構從內生的生產過程變成了一個外化的過程——整個金融產品的設計、生產、控制、配置、銷售變成了一個產業鏈、市場化的過程。
另外,金融科技改變了需求者的生態。金融科技賦權消費者,消費者本身則變成了平臺、地位大大提升。
同時,金融科技改變了市場的基礎設施。比如,第三方支付和區塊鏈便是典型的應用。而金融科技也使得監管必須從機構監管走向功能監管,從一個靜態的區域、一個城市、一個點走向跨區域和跨境的監管。
李東榮:金融業存在著高風險性、強涉眾性和內在脆弱性等特點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認為,價值觀決定了金融科技的未來。他解釋稱,由于金融業是一個與財富打交道的特殊行業,存在著高風險性、強涉眾性和內在脆弱性等特點。“這決定了發展理念和價值導向在金融業活動中的極其重要性。形象的說,就如同天使和魔鬼之間的關系變化。可能一邊是天使,一邊是魔鬼。”他說。
姚期智:計算機的先進技術,能夠使得金融科技高效運轉
2000年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展示了信息科學在金融科技發展中的巨大魅力。
他橫向比較了中美金融科技的發展,“美國是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當中保守地前進,中國是在一個高速的發展情況進入一個未知的領域。”
姚期智認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信任的問題。他認為,風控、隱私保護及監管三者要達到一個平衡,而計算機科學能夠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姚期智從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布式系統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技術、密碼學三個方向解讀了科學技術應用的廣闊前景,“計算機的先進技術,能夠使得金融科技高效運轉。”
他舉例稱,在過去幾年里,自己的學院建立一個基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反欺詐平臺,基本上可以從幾億用戶里面,通過分析行為特征找到詐騙集團。“這種方法用是非常高端的人工智能技術,叫做無監督學習方法”他說。
井賢棟:新金融可以給世界帶來更多平等的機會
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首席執行官井賢棟認為金融科技等新金融可以給世界帶來更多平等的機會。
“今天的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這些技術在深刻地改變信息的搜集、風險識別的方法,包括欺詐模型的計算等等,金融成本效率發生極大的改變。結果讓金融更具包容性,真正去服務到80%沒有被服務好的人群。”井賢棟強調,實體經濟中存在很多碎片化的金融需求,科技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最佳方案,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普惠。
陳生強:金融科技的核心內涵就是企業服務
京東金融首席執行官陳生強理解的金融科技的核心內涵有兩層,一是金融科技的商業模式是企業服務,服務的對象是金融機構;同時金融科技必須有很強的科技能力。
他表示,京東金融模式下的企業服務和金融機構,必須是一種利益共同體的關系。能夠為金融機構帶去增長的業務和增量收入,在為金融機構共同創造增量業務的過程當中,實現與金融機構的價值分享。
朱光:科技金融才剛剛開始
百度高級副總裁朱光表示,在過去一年里面,百度金融服務了130萬人。朱光認為,智能金融時代受到影響最大且最快能落地的即為金融領域。區塊鏈、金融云、智能客服會大大縮減客服的成本,提升客戶的體驗。智能獲客、身份識別、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這些領域都才剛剛開始。
賴智明:移動支付挑戰與機遇并存
騰訊集團副總裁賴智明認為移動支付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新的挑戰,他還分享了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FiT)的概覽,并表示未來在不同國家和不同產業金融科技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Aaron Karczmer:監管與創新不會背道而馳
除了中國企業的深耕與開拓之外,PayPal(貝寶)等全球公司也將目光投注到中國市場。
PayPal 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風控、合規和安全官Aaron Karczmer(艾倫?卡茲默)介紹:“有60多個活躍的監管機構在世界范圍內對我們的業務進行監管。比如,在美國我們要受到聯邦政府進行監管,而且要受各個州和特區的監管,在歐洲我們要受盧森堡監管部門的監管,以及在俄羅斯的中央銀行對我們的監管等等。”Aaron Karczmer說。
但Aaron Karczmer表示,監管與創新不會背道而馳,滿足監管方面的要求,其實是創新的機會所在,能夠給金融機構帶來創新的機會。Aaron Karczmer稱,“很多的公司(包括我們自己),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利用人工智能、高級的分析技能,進一步滿足監管機構給我們提出的預期。我們認為,跟監管方面的合作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競爭優勢,而非更多的負擔。”
廖理:眾籌可為中國發展借鑒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講席教授、常務副院長、互聯網金融實驗室主任廖理則在演講中分享美國Light Phone眾籌發展過程的案例。
Light Phone,是一個極其簡約、簡化的手機。這樣一個手機項目是在Google孵化器中產生出來的,是由兩位設計師創辦的,其中有一個設計師是在2014年還被Print Magazine評為“前20位30歲以下的視覺藝術家”。
該案例故事說明:眾籌在國際上還在發展,而產品型眾籌和股權眾籌已經比較好的結合起來。(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