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獨角獸。你好,新股!
這些風投人興奮異常,乃至其中的一位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上宣稱,今年“有可能是自網絡熱以來新股市場最火的年頭之一。”在提到1999~2000年間的網絡泡沫時,有人竟然稱其令人向往,這也許是頭一回。
不過,如今等待上市的企業與其曇花一現的先輩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不僅僅是想獲得夢寐以求的估值:它們也都在燒錢。去年虧損5.15億美元的Snap,當前的估值竟高達245億美元,簡直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新創科技公司Cloudera、Okta和MuleSoft都披露說,它們各自在2016年虧損了1.87億美元、8,35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
不過,如同1999年那樣,更加普遍的現象是,不盈利不成問題。Okta股票在第一個交易日猛漲了38%。股市投資人急需一個增長型故事(有點增長就行!),而這些高估值、有風險資金支撐的新創企業給他們講的恰好就是這樣的故事。
現在任何一位熱門新創企業的首席執行官都會考慮上市,這與五年前的情況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在當年那些時髦的科技公司展示會上,當被人問及“你們會上市嗎?”時,身價億萬的新創企業首席執行官們基本上都會這樣反問:“為什么?”
為了錢?他們那時不缺錢。主權財富基金、家族財富管理基金、共同基金和對沖基金之類的投資方,相比那些在當下新股發行熱潮之前從未染指過新創企業的菜鳥,他們過去的做法就是保證新創企業不缺錢花,另外想要什么給什么。
錢是重點嗎?新創企業的億萬估值以及隨后入圍“獨角獸榜單”的身份使它們財源滾滾。
同時,他們還有大量的理由不上市:對這些新創企業的創始人而言,上市意味著給自己套上一個個繩套,讓一群錙銖必較的華爾街銀行家們過問自己改變世界的愿景、稀釋自己的所有權并且為此付出高昂的手續費。如果上市成功,他們得到的無非是每季度如期而來的收益報告,還會有一群頻繁操作的散戶,只要公司沒有實現過高的營收預期,或是有個別雇員發推文說些蠢話,它們就會威脅要砸這只股票。
然而,對于風險資金支持的科技公司來說,當下的新股發行渠道似乎比過去幾年要順暢一些。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有些獨角獸在賠錢,不少買家不愿意承擔獨角獸的巨額虧損。有些創始人曾經試圖賣掉自己的新創企業,卻找不到愿意為其高估的市值埋單的買主。還有一些風投人正在失去耐心,不想等到自己的投資產生回報的那一天。就連手執“新錢”(指通過新興產業賺到的錢)的投資人都變得更加挑剔—這一切都在迫使所有非一流的新創企業紛紛轉向股市籌措資金。
對于普通投資人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如今有機會從稀缺的高增長型新創企業那里分得一杯羹,分擔由此帶來的所有風險和回報。對于新創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增加透明度,會讓硅谷這群不守規矩的顛覆者擔負起更大的責任。這也預示著,科技界將發生徹底的變化。據風投數據統計機構CB Insights報道,今年迄今為止,已經有6家新創企業從身價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名單上消失,而新上榜的僅有10家。獨角獸時代似乎正在走到盡頭。(財富中文網)
譯者:王恩冕
首發新股進度報告
最新上市
Snap
Snap在今年3月首發上市后,市值達245億美元,這也許為更多的科技類獨角獸上市鋪了路。
Okta
這家云計算軟件提供商的股價在今年4月上市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里上漲了38%。
MuleSoft
該軟件公司在今年3月上市,當前市值接近30億美元。即將上市
Tanium
這只網絡安全獨角獸已經接受上市審批好幾個月了。
Spotify
據說,這家音樂流媒體巨頭打算在今年年底前上市,但可能通過直接掛牌而非發行新股的方式。
Blue Apron
這家凈菜配送巨頭聘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幫助它在今年年底上市。
傳言要上市
Dropbox
據非官方消息報道,該公司正在接洽幾家銀行,準備上市申請報告。
Palantir
公司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卡普(Alex Karp)說過,他“從理念上”反對上市,但目前這也許是他能夠做的“最容易的”事情。
Qualtrics
這家企業調查公司剛剛完成“上市前”一輪的融資。
明年可能上市
Uber
最近的媒體惡評可能再度推遲該公司上市的進程。公司首席執行官說過,“只要人力所能及”,他寧可不上市。
愛彼迎(Airbnb)
該公司在2016年下半年首次實現盈利。但公司領導層說,它很可能至少再等上一年才考慮上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