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躍上云端
《財富》(中文版)——2014年冬日的一天,騰訊副總裁、騰訊云負責人邱躍鵬被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的電話吵醒。棘手的問題正迫在眉睫。
當時,騰訊投資的滴滴正深陷泥沼。在與Uber的補貼大戰中,滴滴前期預估訂單量會上升10%,結果卻出乎意料地增長了500%。這聽起來是一件好事情,但對當時的滴滴來說卻是生死攸關的考驗。
面對大流量和高并發的狀況,滴滴幾度瀕臨宕機。疲于奔命的滴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程維不得不連夜向馬化騰求助。馬化騰當機立斷,決定調集一支“精銳部隊”對滴滴進行技術支援。在北京蘇州街銀科大廈,滴滴的CTO張博聯合騰訊技術團隊奮戰七天七夜,最終令滴滴轉危為安。
邱躍鵬身在其中,經歷著這些不眠之夜。他是派往滴滴的這支精銳部隊的中樞。當時一隊人馬在北京現場作戰,邱躍鵬則坐鎮深圳指揮。兩組人馬分工明確:前沿的作戰部隊負責了解滴滴本身業務增長需求,深圳團隊則負責調配資源支持。“這是一個非常快節奏的作戰過程。”邱躍鵬回憶說。
邱躍鵬判斷認為短時間內的用戶激增,靠滴滴自身的擴容速度和機器采購的速度已經完全不能夠滿足業務的發展,因為傳統的擴容方式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這對于期待立竿見影的滴滴來說顯然無力承受。邱躍鵬開出的藥方是將系統整體搬遷到騰訊云,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明智的—獲益于此,滴滴的后臺系統得以在數天之內安然承載數十倍的業務增長。
云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是滴滴最終在補貼大戰中勝出的關鍵。“這樣的業務支持在騰訊非常多,滴滴是騰訊云向外部企業輸出的一次嘗試。”邱躍鵬說。
除了滴滴,騰訊云已經歷了微信、QQ海量用戶高并發的考驗。在猴年春節紅包大戰中,騰訊云的穩定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除夕當日微信紅包的參與人數達到了4.2億人,收發總量達80.8億個,是羊年除夕10.1億個的近8倍。微信紅包收發的最高峰,每秒鐘收發40.9萬個紅包。而QQ數據顯示,一共有3.08億用戶參與了刷一刷搶紅包。這3億多用戶一共刷出了22.34億個紅包。在除夕夜,全球QQ用戶共刷了1,894億次。
存儲、計算、監控、安全,騰訊云每天都有海量的數據運算需要處理。僅在微信平臺上,海量文件所占據的硬盤疊加起來的高度足以超過珠穆朗瑪峰。這些運算背后的力量正是騰訊云。
“未來大部分的科技創新都會用云的方式來體現。不管是地理位置信息LBS,以及安全方面的問題,還是人工智能、物聯網,甚至未來的無人駕駛、機器人等熱門概念,它的后臺的核心一定有一顆在云端的大腦。”馬化騰說。他曾經公開表示將舉全平臺之力對云業務進行戰略支持。
邱躍鵬亦未讓馬化騰失望。38歲的他看上去溫文爾雅,但是在業務上卻咄咄逼人。自從2013年發布以來,騰訊云從所擅長的社交、游戲等業務逐漸向其他領域滲透。2015年,騰訊云同比增長超過100%,增速超過了游戲與微信的增長,在騰訊眾多業務中增長幅度最大。在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騰訊首度公開了騰訊支付及云服務的增長數據。財報顯示,騰訊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275%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34.79億元,而該項增長主要得益于騰訊支付相關服務及云服務收入。
在馬化騰看來,未來騰訊云服務巨大的機會是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很多傳統的企業,過去是‘觸網’,也就是使用互聯網,現在開始‘觸云’。”對于上述機遇,邱躍鵬感同身受。有一次,邱躍鵬為了說服一家傳統企業成為騰訊云客戶,甚至展開了一場小規模“人機大戰”。對戰方式簡單明了:針對一項業務,這家企業將數據一分為二進行分析處理。結果,用戶的5人結合騰訊的AI,比用戶原有的50人工作更加高效。
傳統產業升級必然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進行互聯網改造,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萬科總裁郁亮表示,他曾經專程前往騰訊請教升級問題。隨后,萬科利用大數據系統對傳統投資、營銷流程進行改造,并且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精準投資。獲益于此,上海萬科半年的銷售業績就超過了200億元。房地產行業只是云服務的冰山一角,而在利潤豐厚的金融領域里,騰訊云也為廣發證券、富途證券等提供云端解決方案。
騰訊云的目標是成為企業的“空氣”與“水”,為其提供必不可少的養料。2015年,騰訊財報曾經對此提及稱:“由于我們積極將騰訊云服務推廣至不同垂直行業的重點客戶,比如電子商務、O2O服務、網絡游戲、網絡視頻及互聯網金融等,我們的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我們將繼續投資以加強我們的云服務,支持我們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在‘互聯網+’領域的實踐。”
騰訊云的一切最早發軔于2002年的QQ。2002年至2003年間正是騰訊增值業務興起之時,QQ空間、QQ秀等一大批新業務涌現。強社交+大量日志、相片的存儲,對當時整個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架構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那時,邱躍鵬剛剛加入騰訊。他從程序員做起,每天面對的正是上述問題。當時,擁有強大的云解決方案的公司基本上沒有。“Facebook也是剛剛興起,在這方面也沒有什么經驗。”邱躍鵬回憶說。
騰訊的服務體系此后經歷了一個由存儲到圖片社交“由瘦到胖”的過程。邱躍鵬稱,當時騰訊希望用很傳統的Web型業務架構解決問題,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騰訊最終在海量存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跨過海量存儲的階段,也為今天騰訊做云,無論是在帶寬CDN的能力上,海量存儲上,還有后臺的網絡覆蓋上,都奠定了非常多的基礎。”為了適應幾何級的業務增長,邱躍鵬曾經向傳統企業借鑒學習。例如,讓用戶在等待處理業務時“排隊拿號”。同時,用戶在排隊時可以通過玩游戲來消遣時間。這些做法在如今的互聯網世界看起來難以想象,而在當年卻是減緩存儲壓力的重要手段。
2009年,騰訊提出了“開放”概念。而城墻一旦被自己打破,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開始出現在騰訊的生態體系內,這更加考驗騰訊的運算能力。2010年,騰訊內部小團隊開始做云業務的預演。騰訊云因此看到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未來。
邱躍鵬為這項業務設立了一個對標物:亞馬遜AWS。之所以選擇亞馬遜AWS做參照,原因有二:第一、AWS可謂云服務的鼻祖;第二、它是全球公有云行業的標桿。“實際上,國內的云服務廠商都在學習它。”邱躍鵬說。
邱躍鵬希望騰訊云能迎頭趕上。為此,以下細節是他尤為關注的:首先是產品能力和客戶服務的優化,其次是產品布局,第三是向客戶學習如何應需而變。2016年年初,對于邱躍鵬而言,這是一段特別的磨礪時光。當時,他做出了一項重要決策:騰訊云向視頻領域進軍。這是一個看似順理成章的決定—騰訊已經在直播點播、互動直播、云通信等領域多有積累,并且擁有覆蓋全國的視頻發布網絡、海量轉碼設備以及數十年音視頻領域深厚技術積淀。
但現實卻殘酷許多,蜂擁而至的視頻客戶會因為不同的應用場景向騰訊云發出挑戰。邱躍鵬和他的團隊發現,很多視頻服務在騰訊的產品上效果很好,但是在客戶那里則難以令人滿意。為了解決問題,邱躍鵬曾經連續兩周,在每天凌晨三點討論團隊的反饋報告,并且與之探討解決方案。“客戶遇到棘手問題,騰訊云內部都會組織一個攻堅團隊,為之優化解決方案,就像當年騰訊派駐到滴滴一樣。”他說。
邱躍鵬將類似的經歷總結為“一種騰訊由內向外的輸出過程”。在他看來,服務于騰訊自身內部與服務于外部的場景完全不同。騰訊云需要做非常多產品化的改造和優化,才能夠提供高品質的云產品。“有了深厚的積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優化就會變得非常快。”
伴隨著業務飛速發展的是人的進步。和所有人一樣,邱躍鵬此前并非天生的管理者。在初入騰訊時,他一度認為成為一名優秀的軟件工程師是人生的全部意義。這一切令其感到滿足。騰訊COO任宇昕(他曾經高居2015年《財富》中文版的“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第8位)曾經是邱躍鵬的第一任領導,對其安于現狀不以為然。
任宇昕隨后親自打磨了他。有一次,任宇昕在邱躍鵬的月度評語里寫道:“不要安于現狀,你應該有更高的追求。”這句話讓邱躍鵬倍受觸動。任宇昕隨后將邱躍鵬帶上了管理崗位。最初邱躍鵬的下屬僅為一人,但管理角色的變換讓他不得不學習更多。時至今日,邱躍鵬已經管理著逾千人的團隊。“你要組建自己的團隊,開始招聘、找人,做一些更大的事情。感謝騰訊、Pony(馬化騰)和Mark(任宇昕)給我足夠的空間和試錯機會。”邱躍鵬說。(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