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企業整合是為了形成騰飛的巨龍 | 財富CEO峰會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出席第六屆“財富CEO峰會”并發言。他表示,把大家混合起來,形成一個大胖子,一個虛胖的一頭大象。而是企業整合最重要的整合之后,要有清晰的戰略。不是為了簡單大而大,希望形成一條巨龍,能夠騰飛。中央講的要做強做優做大,同時一體兩翼,就是結構調整,兩翼一個是創新,一個是國際化,對于我們中國建材來講,我們結構調整一體,所以供給側改革進行瘦身健體。
以下為對話實錄:
宋志平:其實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做企業其實和生物界有很多規律相同,我們的企業的成長方式實際上有中小企業成長方式,有大企業成長方式。大企業成長方式是什么方式?把中小企業能夠聯合起來。為什么要聯合起來,我覺得現在我們看到我們中央講過剩去產能、供給側改革。改革開放之后,每個行業虧損,這些企業為我們經濟建設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他們需要整合在一起,我過去這些年作為一個整合者,剛才主持人說我整合了500家,實際上減掉了一半,我整合了上千家。
劉持金:這一千多家花了多少年?
宋志平:大概六年時間。大家談的是產能過剩供給側改革,圍繞這個應該怎么辦,有些人用看不見的手自我調節,有的人主張繼續擴大經濟,不然活不下去。我們鋼鐵現在還要去擴大開支,開展基礎建設,不能再逼著政府再去透支。供給側怎么辦,用看不見的手。現在做供給側改革,其實我們還有一只手,就是大企業之手。用大企業之手來解決目前的過剩。
今天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什么中小企業為什么不能承擔產能過剩這樣艱巨的任務?過去我們開工廠是為了賺錢,現在關工廠也是為了賺錢,產能過剩去產能,但是關工廠也要有大量的藍領工人失業,這是很頭疼的問題。所以我們另一只手我們做了雙創,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營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來彌補由于去產能、關工廠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所以我覺得其實我們的政府很睿智,一方面鼓勵大企業跟政府說多兼并少破產,第二就是雙創,所以我覺得中小企業實際上主要承擔的是有強烈的競爭和創新意識,等到他做企業做到一定大的時候,他也要時刻有并購重組,要并購到一起。所以我覺得其實這是個規律。
劉持金:中國供給側改革觀點更多回到計劃經濟的時代,您是怎么看待?
宋志平:比較簡單化的來看,我覺得市場經濟是個好東西,競爭也是個好東西,但是它有負面的東西。其實小平講的他們市場也有計劃,既看到了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同時發揮政府的作用,我剛才講也要發揮大企業的作用。中國人特別懂辯證法,西方人是“方腦袋”,西方人想問題是講邏輯、實證,什么東西證明給我看看,缺少辯證。所以西方哲學家多,因為需要哲學,需要有人指導他,指導這些科學家讓他來認識,不光看到這一面,還要看到另一面。我覺得我們現在供給側改革是特別的對中國,特別適應中國的現狀,也特別適合中國人,這方面我們的投資、需求觀并不是說徹底讓它萎縮,還是要適度有一個需求,才能保證6%-7%。
劉持金:最后一個問題,你又把中國建材、把中材國際兩家都是很大的民營企業整合,對這樣一個整合,你的戰略能分享一下嗎?
宋志平:央企的整合最近進入一個高峰,在國藥整合了4家,形成了今天的國藥集團。建材陸續整合了4家,形成了中國建材集團。央企也是一路整合過來,現在到104家。我們的目標在100家以內,但是整合其實最重要的整合之后,要有清晰的戰略。我們不是為了簡單大而大,把大家混合起來,形成一個大胖子,一個虛胖的一頭大象,不是這樣。我們希望形成一條巨龍,能夠騰飛。中央講的要做強做優做大,同時一體兩翼,就是結構調整,兩翼一個是創新,一個是國際化,對于我們中國建材來講,我們結構調整一體,所以供給側改革進行瘦身健體。
劉持金:能透露一條,可以嗎?
宋志平:透露兩條,中國建材未來仍然是個產業集團,第二個就是我們仍然是以建材為基礎的,同時我們大力發展新興材料,形成了一個國際化的一個綜合材料集團。(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