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事都向內中求
《財富》(中文版)-- 中國古諺:“非知之艱,行之惟艱。”語出《尚書·說命中》:“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尚書》記載傅說對商王武丁說:“懂得道理并不難,付諸實行才艱難。”《偽孔傳》:“言知之易,行之難。”
“知易行難”是知行關系的一種狀態,而知行關系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說命中》這兩句話,應當看作是東晉人的意思。原因是《說命中》本為《偽古文尚書》中的一章,此書是晉代梅賾獻給晉元帝的《尚書》,后被考證系假托于古文經而偽造,故稱《偽古文尚書》。內中附有偽稱“孔安國”所作之傳,被稱為《偽孔傳》。
圍繞知行的爭論是:實踐難,還是獲得真知難?其實老子早就說過:“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今本德經第七十章)
首先,老子說,我(有道者)所說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天下卻沒有人能夠理解,沒有人能夠施行。為什么?因為易知易行的主張未必是好的主張,所以,老子進一步表示,“我”發“言”是“有宗”的,成“事”是“有君”的。“言有君,事有宗”,意謂,我的主張據于道,我的行事本于德。
“我”的主張不僅容易理解、容易實行,而且是有所本、有根據的,但即使這樣,還是“不我知”,這又是為什么?“夫唯無知”,因為沒有智慧。正由于人們不理解這個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難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總是穿著粗布衣服,懷里卻揣著美玉。
仔細琢磨老子這段話,如果用它來看待知行關系,顯然是知比行更難。“德經”首章有一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怎么理解這段話?按照任繼愈先生在《老子今譯》中的說法,具備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因此就是有德。下德的人死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也即形式上不離開德),可是反而失去了德。陳鼓應先生在《老子今注今譯》中對此的譯法則是: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實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沒有達到德的境界。
其實更好的理解可以從《韓非子·解老》中找到:“德者,內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則身全。身全之謂德。德者,得身也。”德是人身內之物,而得卻是向外部獲取。韓非子認為,“上德不德”這句話,是說具有上德的人的精神不游離自身。精神不游離,自身就能保全。自身能夠保全,也就稱為“德”。“德”就是得到自身。
如此一來就很清楚:“上德”所以“有德”,是因為它不去外部尋求“德”,而“下德”所以“無德”,是因為它依靠外部手段而尋求“德”。這種思想在《老子》中可謂一以貫之。《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畋獵與難得之貨等感官誘惑都不利于求“德”。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減少外部欲求,才能無限接近“道”。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向內求德的功夫就是求知的功夫。所謂德,是對真知有得于心。唯其如此,方可能有德行。這令我想起蘇格拉底“德即知”的主張,道德是智慧、知識,也就是對善惡原理的洞見。
按照中國古人的講法,“德”由“道”生。王弼曰:“德者,得也。… …何以得德?由乎道也。”這與《管子·心術上第三十六》中的“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得以職道之精。故德者,得也;… …以無為之謂道,舍之之謂德。故道之與德無間,故言之者不別也”思想相一致。
道生德,故道乃德之舍。又道生萬物,故云“物得以生”。心智依賴德,也才能認識道的精髓。無為叫作道,體現它就叫作德,所以道與德沒有什么距離,談論它們可以不加區別。
不論管子、韓非子還是王弼,其實都在解釋和說明《老子》第二十章的最后一句:“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王弼以“空”解釋孔,“孔德”即“空德”。河上公以孔為大,“孔德”即“大德”。《說文》:“孔,通也。”段注:“通者達也,于易卦為泰。孔訓通,故俗作空,穴字多作孔。”“通為吉,塞為兇。故凡言孔者,皆所以嘉美之。”總而言之,孔為通達,其義通孔穴、空、嘉美。
容:容量、雅量。《說文》:“盛也。從宀從谷。”徐鉉曰:“屋與谷,皆所以盛受也。”引申為包容之意。《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孔德”即“當其無”,也就是“店心”之德和虛懷若谷的修為。真正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