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采用生態治水創新方案
在中國的東海之濱,有一座氣候宜人的現代化繁華城市——寧波。這里的寧波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每天巨大的貨輪滿載服裝、食品和電子設備等離開這個深水港,前往世界各地??梢哉f,寧波港的快速發展是其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2013年,共有300多萬常住人口生活在寧波中心城區。但寧波在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水資源短缺的挑戰。寧波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占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六分之一。
寧波市并不是唯一的一個面對水資源挑戰的中國城市。事實上,中國人口占全球人口約20%,而淡水資源只擁有全球總量的7%,三分之二的中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問題。
中國很多地方的水資源短缺不僅是水量少,更重要的是水因污染而無法使用。根據中國環境保護部統計,中國至少三分之一的湖泊和河流不適宜人類使用。雖然工業污染最受關注,但實際上,因土地不當利用與退化,尤其是農業的過量施肥、殺蟲劑濫用、牲畜糞便缺乏管理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已經超過點源污染;這些污染源進入湖泊、河流、濕地和沿海水域,或滲入地下含水層,成為中國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現在,我們正面臨水量與水質的雙重挑戰,中國政府及領導人正積極行動,同時開展水資源供需管理及水污染防治。2015年,政府公布了“水十條”,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并制定相關水污染治理計劃。中國政府還將通過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增加水資源供應。
即使如此,據亞洲開發銀行在2015年的一份報告表明,中國仍將面臨水資源供不應求的局面,到2030年,這個缺口或達2000億立方米。鑒于城市的發展需求和面源污染突出,傳統的工程類措施(亦稱“灰色基礎設施”)成本日益高昂,中國的治水策略應將生態解決方案納入考慮,為中國水資源創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首先,工程類方案不可能永遠充當中國水資源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相比生態解決方案,灰色基礎設施造價高昂。2012年,廣州市將居民用水價格上調50%,為改進供水體系提供資金,以便達到新的水質標準。隨后,很多城市紛紛效仿。但為改進設施而持續漲價的做法不具備可持續性。
其次,生態系統在水的過濾和輸送方面能夠發揮關鍵作用,而它的這種凈水調量的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大自然保護協會(TNC)4月18日發布的《中國城市水資源藍圖》報告指出,如果能對約140萬公頃的關鍵地塊采取改善土地利用模式、生態修復等方法進行治理,例如在集水區的關鍵地塊實施造林、可持續農業,可以將中國30座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城市的小型地表水源集水區的面源污染負荷大大減少,讓超過1.48億居民因水質改善而受惠。
要知道,生態方法也具有成本效益。借助這些解決方案,中國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城市有一半都能節約高額的水處理開支,從而抵消一部分集水區生態治水成本。過去5年間,中國每年在生態補償計劃上的支出平均約為80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發展最快的30座城市每年投入到改善水質的生態解決方案上的資金僅為3億美元。
值得高興的是,中國的部分城市已開始投資生態解決方案。例如,寧波市正在劃撥資金,為修復集水區的森林和濕地提供資助,以保障其供水水質。北京則正在開展稻改旱項目,鼓勵在其水庫上游集水區種植耗水較少的作物。
我們認為,在推動中國未來實現可持續水資源利用方面,企業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年度《全球風險報告》中,水資源危機連續兩年被商業領袖們列為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在中國經營的企業應針對未來的水供應問題做好規劃,積極參與,共建安全水資源的未來。
在華企業應以更高效節水的方式運營。2010年,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工業的單位生產用水量是其它發達國家的5-10倍。近年來,中國為改善這一狀況,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與水資源監管聯盟(Alliance for Water Stewardship)的合作。采用可持續水資源管理方法的企業可與在華經營的其它企業、甚至競爭對手分享水資源使用效率方面的經驗??梢哉f,中國想要在制造業保持領先地位,所有企業都必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除提高用水效率外,當地企業也可以通過參與水基金,對其所在地的水源集水區進行生態治理。國內外經驗證明,水基金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可持續治理機制,從不同類型的用水受益者中獲得資金,投資到水源上游集水區關鍵地塊的生態治理與保護活動中。通過水基金,當地政府和企業能夠共同影響并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環境,并在此過程中降低水資源風險。
中國應對水資源挑戰的解決方案需要同時考慮自然生態系統和商業系統。生態系統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企業支持節水措施的大規模實施,并提供必要的資源用于生態治水及保護活動。兩者的價值均不容忽視。企業和政府、自然與人共同攜手才能推動中國城市未來發展走上更好的道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財富中文網)
本文作者趙鵬是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副主任;Raj Rajan是藝康研發副總裁及全球可持續發展技術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