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秩序
《財富》(中文版)-- 今年8月,全球股票市場大跌,各地市場競相傳染,無論是馬尼拉、慕尼黑還是曼哈頓的投資者,均對這種景象目瞪口呆。這些地方以及其他的很多市場都遭受了重創。當中國股市的泡沫破裂,抹掉了各大洲數萬億美元的資產價值時,投資者應該怎么辦?
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有一個答案:慶祝。資產凈值暴跌當然不會讓所有人舉杯甚至舉瓶慶祝,但是全球性大跌證明了一種金融秩序的出現。這種秩序總體而言是一件好事。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我們越來越生活在一個大的資本主義世界里。有些國家顯然不在這個世界里,還有幾個國家不想進來。各國的經濟不會同步發展,可能永遠也不會。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世界的資本比以往更加愿意也更加有條件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像卡洛恩·戈恩(Carlos Ghosn,日產公司和雷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以在世界各地出差而聞名—譯注)和碧昂絲(Beyoncé,美國著名女歌手—譯注)那樣隨意游走于全球各地。在某一特定時刻,某位投資者的互助基金有可能投向世界任何或全部的股票市場。
證據很明顯。每天的全球外匯交易額為5萬億美元,而全球的商品和服務交易額只有這個數額的1%。換句話說,在全部流動的資金中,1%用于貿易,99%用于金融。投資者正在全球范圍內操作。
結果便是市場傳染不再是字面上的概念。說倫敦股票受滬市傳染而下跌,就如同說納斯達克(Nasdaq)的股票受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傳染而下跌。前面的兩家交易所在世界的兩邊,而后面的兩家交易所只相隔20分鐘的地鐵車程。但事實上,它們并不在任何地點,只不過是一組服務器,在接收來自于世界各地的其他計算機的買單和賣單。它們正越來越成為一個大的系統。
但是,請等一下—中國股市顯然發生了泡沫破滅,也顯然影響了世界各地的股市,這怎么不是傳染呢?好吧,也許是,不過“傳染”是一種普通現象的警示用詞。各類資產隨時都有泡沫,破裂無法避免,總會生產更廣泛的影響。現在,普遍的擔心是,全球經濟的內在聯系會放大這些典型的套路,加大它們的危險性。但是8月的大跌并沒有任何的特別之處,盡管讓人害怕了幾天。美國股市在2011年跌得更深,歐洲在2008年跌得更深。即便是滬市,也曾經在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期間有過更大的漲跌幅。
在一個大的系統里,市場不再像從前那樣理性。大眾的瘋狂仍然會出現。投資潮流旋起旋落。讓市場變大或變小都不會令投資者變得更加聰明。但是系統變大確實會帶來更多擁有不同視角、動機和信息的參與者。他們可能在一段時間里和狂熱的大眾沒有什么差別,但是多元性的加強也可能帶來穩定。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股市在8月的回調(比前期高點下跌了大約10%)一共持續了三天。
正如我們在金融危機里學到的教訓,一個更加全球化的金融系統肯定不完美,不會消除糟糕的情況。但是它帶來了更多的流動性,更多的機會,更好的定價,更大的經濟效益。這就是進步。我們不應該詛咒它。(財富中文網)
譯者: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