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巨虧事件給中國銀行業的啟示
????近日,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宣布三季度將出現62億歐元(約合67億美元)巨虧,這成為近期國際銀行間熱議話題。德意志銀行巨虧的原因之一在于其風險管理策略,譬如,2013年底,德意志銀行擁有超過54.6萬億歐元(按照當時匯率折合約75萬億美元)的衍生品,比該行5220億歐元存款數要高出100多倍,比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大20倍,是歐洲總GDP的5倍多,幾乎接近全球總GDP。
????金融衍生品是把雙刃劍,在大量的金融衍生品面前,銀行控制風險的手段往往是憑天由命式的,無論多么優秀的銀行高管及從業人員,都如老虎吃天,顯得無能為力,金融衍生品高杠桿的特性使銀行變得十分脆弱,甚至不堪一擊。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根杠桿和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桿也能夠“撬動地球”,但其結果確是金融、經濟乃至社會的紊亂,甚至危機。毋庸諱言,銀行巨額金融衍生品的確較容易帶來不菲收益,可是往往晚節不保。事實勝于雄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哪家從事巨額金融衍生品的大型銀行體面獲利、獨善其身。
????更令人擔憂的是:國際上還有部分銀行盲目冒進,導致貸款質量低劣、資產負債的雙向高杠桿引致風險的負面疊加等,解決這些現實或者難言之隱的難題,拖延時間僅僅是權宜之計,蒙混過關更是不可能的。
????在全球范圍內,像德意志銀行這種巨虧的銀行的確不多見,但在規模龐大又深不可測的國際銀行界,德意志銀行可能也不是個例。由于當前國際金融體系存在諸多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銀行業決不應掉以輕心,應采取果斷措施應對。
????首先,銀行業應把風險嚴格控制在銀行內部,防止其擴散,火燒連營。要使鋌而走險的銀行愿賭服輸,把虧損限定于其資本金可承受的范圍之內,把老虎關在籠子里。換言之,就是要好漢做事好漢當。
????其次,監管當局對“問題銀行”救助一定要堅持有限原則,大包大攬式的救助既無必要又無可能,還費力不討好。發生巨虧的銀行決策層及管理層一般都缺乏駕馭大局的能力,或是隱藏著骯臟的交易,逾越了道德底線。一個個蟻穴,看視毫不起眼,最后崩潰的將是宏偉的大壩!所以,對確實能夠堵住的蟻穴要堅決堵塞,而無法也不可能堵嚴的蟻穴則不要堵了,這時,最要緊的是在必定要崩潰的壩體外側,緊急筑起防洪堤,以防其洪災蔓延,把損失降到最低。西方有的國家對“問題銀行”實施無原則無底線的救助,這無異于助紂為虐,其結果是把國家及民眾拖入萬劫不復的衰退深淵,這是前車之鑒。
????第三,把改革創新及規范管理作為銀行發展的動力。中國即將推出存款保險制度,這是個好事,可以為銀行帶來規范、高效的經營環境,既然是保險,必然是基于將來的、或然的,絕不是針對過去的、必然的。目前,有的銀行患有“保險依賴癥”,但銀行業信奉“自救者,天救之”的原則,患有“保險依賴癥”的銀行不能異想天開,把存款保險制度當成包治銀行百病的萬能藥。下一步,銀行和監管方還要在深化銀行改革及加強銀行監管上動些腦筋、下足功夫。
????最后,監管當局及全社會要保護社會公眾、客戶的合法權益。公眾穩定是社會穩定之基。西方有的國家拿公眾做賭注、當替罪羊來處理危機的做法負作用很大,必然失信于民。在銀行與客戶發生利益沖突時,客戶往往是弱勢群體,需要呵護,患難時刻,銀行信奉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才有意義,也是誠信的最好體現。“以客戶為中心”不僅是應該銀行的經營理念,更應該是銀行生存、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唯其如此堅持,銀行才能基業穩固、常青發展。
????“徳銀事件”敲響了銀行防范金融風險的警鐘,中國的銀行擁有防患于未然的機會,機會千金難買、彌足珍貴。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中國銀行業應該汲取徳銀教訓。
????受國際金融危機、全球經濟放緩等影響,銀行業無法像經濟上行時期那樣隨心所欲地展業。對于挑戰,銀行要對其所面臨的風險要有自知之明,防控風險不能凌空蹈虛、自欺欺人,在化解風險上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要深刻領會中國古語所說“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道理;機遇,一定會青睞恪守誠信原則且銳意進取的銀行,銀行業要且行且珍惜。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副秘書長。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