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國思維謀轉型之路
????鋼鐵行業現狀的形成原因很多,情況也較為復雜。但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視:由于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規模缺乏合理的判斷和估計,對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過程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沒有足夠認識,導致在鋼鐵行業總體規劃上和行業指導上缺乏大國思維。首先,對我國工業化過程總的用鋼規模以及鋼鐵行業均衡的產能規模缺乏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分析和判斷。以美國為例:美國到20世紀70年代末完成工業化,累計消耗了超過70億噸鋼材,之后鋼材產銷水平明顯下降,目前鋼材年產銷量保持在7,000到8,000萬噸的水平。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是影響工業化、城市化鋼材消耗量的最主要因素。跟美國相比,中美兩國的國土面積相當,但中國的總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即便是中國完成工業化的人均用鋼強度比美國降低一半,鋼材消耗總量也要超過140億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總規模的判斷。但正是由于當年對前述問題缺乏合理預計,早在2000年左右,在國內鋼鐵產能超過一億噸后,我國對鋼鐵行業的產能政策就一直采取嚴格控制的政策。其次,對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實現過程的長期性以及由此而決定的用鋼結構的變化規律缺乏合理估計。鋼鐵行業過早追求板管比,品種結構發展不平衡。第三,對鋼材消耗總規模估計的偏差,還導致對鋼鐵行業資源消耗總量也缺乏合理預計,資源安全、效率問題嚴重。尤其是對我國貧乏的高品位鐵礦石資源沒有及時做出有效的資源控制和鎖定,行業所需高品位鐵礦石基本依賴進口,資源瓶頸嚴重。對行業節能和資源的集約使用缺乏強有力的政策約束和引導,目前鋼鐵行業能耗高、資源使用效率低的問題嚴重。以我國完成工業化過程消耗140億噸鋼來計算,鋼材的使用效率如果提高20%,就意味著可能節約28億噸鋼、45億噸鐵礦石。由于總規模巨大,提高鋼鐵行業資源使用效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非常巨大。
????我國的基本國情用最簡單的六個字來描述就是:發展中的大國。這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起始坐標,要轉變,“大”是優勢,也可以是“困難”。古人雖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但是,駕馭“航空母艦”轉向卻不是靠樂觀和浪漫就可以的,我們需要小心翼翼地明確水域、測定水深、航行的速度、設定方向、調整動力系統、設定轉向半徑等等。一項巨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眾多部門協調運作。我國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好像調整航空母艦的航行方向:找準轉變的起始點,提前謀劃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合理設定目標,估量可能的過程,既要小心謹慎,又不能操之過急。把握“大國”的特征,以大國思維來謀劃轉型之路:1. 認清“發展中”是我們面臨的突出困難。2. 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是一個長期、漸進、級次完成的過程,要對長期性有思想準備。3. 進一步提高制造業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保持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均衡發展,走出一條不同的經濟轉型發展之路。我們對于農業產品尤其是糧食立足自足是已經有了高度共識的,對第二產業的重要性也同樣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絕不能是簡單的退二進三。在這方面,德國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德國的制造業仍然一直雄踞全球榜首,這既體現國家實力,也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的穩定。此輪歐債危機中,德國能夠保持比較健康的狀況,跟其雄厚的制造業基礎不無關系。“不應該太早放棄第二產業的發展”也是美國在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才明白的一個道理。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更長期需要第二產業來吸納就業。同時,13億人保持工業產品在相當程度上的“獨立自主”和“自給自足”也是題中之義。4. 資源的問題是關鍵,資源保障策略要堅持;環境問題要堅決也要淡定。5. 帶領13億人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完成經濟轉型,拉動內需,是手段,更是目的。6. 繼續用好“有形的手”,做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頂層設計”。
????任何一種變革或改變,都需要有外力的推動和引導。我國現階段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來自政府的推動和引導必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家和中央政府是揮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指揮棒的“自變量”,而地方政府、企業等其他市場主體是“理性經濟人”,是“應變量”。(財富中文網)
????陳纓女士為寶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總經理助理,高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