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的面紗
????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是個愛折騰的人,否則,他玩不轉今天的華潤。
????就在今年,2011年,華潤做了一件大事——進入銀行業。接下來,它又將進入醫療行業。請注意,不是它已經進入的醫藥行業。華潤的想法是要建自己的醫院。而此前若干年,它已經賣出過電信、石化等在大家看來肯定賺錢的業務,也進入過大家認為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的水泥行業。
????華潤正在做什么?將要做什么?什么是華潤進入或退出某個行業的標準?這些問題,困擾著所有站在外邊看華潤的人——對他人來說,在這些問題上,華潤就如同歷史上那家叫做“聯和行”的機構一樣,充滿神秘。
????在進與退之間,財務的成長是最佳的衡量指標。過去10年,業績給了華潤最好的證明。
????2000年,對華潤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它不再享有中國內地在香港唯一進出口企業的待遇。那時,它總資產是553億港元,營業額327億港元。在失去壟斷地位五年后,2005年華潤資產增長到近1,000億港元,營業額500多億港元。2005年之后,華潤的增長更是進入加速階段,2010年總資產5,859億港元,營業額2,184億港元。
????“你可以發現,尤其自2005年后,華潤從來沒有停止高增長的腳步。也就是說,成長是華潤最典型的故事。”宋林說。據他透露,今年上半年華潤總資產進一步大幅增長,達到6,700億港元,半年營業額已超過1,500億港元。
????在過去五年里,華潤集團復合增長率保持在33%左右。對于一家非壟斷性央企來說,這是個了不起的數字。
不一樣的央企
????雖然身處央企之列,但華潤與其他央企走過的卻是不一樣的道路。某種程度上,它通過歷史的演進,已經成為所有央企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公司。
????從歷史看華潤,可以揭開它的第一道面紗——歷史給予了華潤什么樣的商業文化基礎?它怎么理解自己面對的市場,以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家企業要想在一個市場中走得更遠,毫無疑問就得更深地融入到這個市場,理解這個市場。看清企業在市場中的位置,是華潤走到今天的基礎。
????華潤的昨天,確實異常。從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前身“聯和行”,到1953年由黨產劃為國有資產之間的那段歲月,這家企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確實肩負著并不簡單的使命。而1953年之后,它又是計劃經濟下中國政府在海外的總代理,代表國家對外的統一窗口,從事進出口代理業務。那時,中國所有經過香港出口的業務都必須由華潤來做,最高峰的時候,其業務總額占中國對外進出口總額的1/4。
????上世紀80年代,香港回歸的日子已經確定下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也越來越快,對外貿易量不斷加大,有關部門開始對華潤進行戰略性的規劃——挑選內地最優秀的大學生培訓后赴港。這一舉措的重要性,在華潤的今天看得格外清楚。首先,華潤擁有了一批自己一手培養、素質優良的管理人員;其次,由于這些大學生遠離親人,吃住在一起,人與人之間、人與企業之間,構成了最緊密的關系。華潤的人和,是其今天業務能夠順利擴張的關鍵之一。
????或許正因為如此,在面對一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時,宋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看一家企業,不要看外表,一定要深入到這個企業的集體中。特別是軟性的東西,只有軟性的東西,才能真正支撐起公司的財務指標。”
????軟性的東西是什么?最重要的當然是企業文化基礎。“華潤有著非常濃重的商業文化,絕不是官本位公司。”宋林說。他認為,華潤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建立在為企業創造價值之上。這是華潤企業文化的基礎,也是華潤人際關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