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還是風投,這已不重要
????關于天使投資人與風險投資人、超級天使投資人與小型風投或者小型風投與傳統風投的比較,網上基本上每天都有新的爭論。
????到了今天,這一爭論已演變成為如同對躲避球游戲好玩還是醫生版躲避球游戲好玩的爭論。兩者肯定有區別,但區別不大。
????以基準資本公司(Benchmark Capital)為例,這是一家典型的風投公司,對于這一點,我想我們都沒有異議。1995年它為其剛推出的基金籌得約8500萬美元,這比麥克?麥普斯剛為其新Floodgate基金籌集的資金僅多1150萬美元。考慮到在1995年時推出消費互聯網公司的成本比現在還要高, Floodgate基金在2010年的每1美元的價值,實際上比Benchmark在1995年的每1美元要大。
????那么,Benchmark是一家小型風投企業?或者說麥普斯是一位傳統的風險投資人?
????事實上,對于上述問題的答案,根本沒人在乎。
????這場無休止的爭辯掩蓋了過去兩年風投市場上真正發生的巨大變化——該變化與市場營銷或自我認同基本無關,而是與風投的可獲得性有關。
????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創業者最常見的抱怨就是找不到風險投資人。創業者要么靠校友關系網,要么就得從剛剛入行的投資經理見起,而后者不一定受公司合伙人重視。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與風險投資人會面通常如同填寫一張“上班時間”表格那么容易。波士頓這里還有所謂的風投咖啡屋,風險投資人可以在此發表講話,并與當地的創業者會面。當然,并不是說人人都能獲得風投資金,但大多數情況下每個人都能獲得關注(至少如果你著力的是IT業,并愿意飛往舊金山、波士頓或者紐約的話)。
????按照我的看法,這種可得性可使整個風險投資市場復興。
????首先,獲得風投的機會增大,意味著將出現更多的創業者——尤其是那些有著絕佳創意而苦于人脈不廣的人。風投可獲得性的提高應可改變這種狀況。
????不僅僅是更多創業者,而且是更具多樣性的創業者。很多一流的公司都是由無名小輩獨辟蹊徑創立[比如谷歌(Google)、Facebook等],風險投資人將能夠用新的網絡,對它們現有的網絡進行補充。
????假設多數風險投資人比投擲飛鏢的猴子聰明,這些新網絡應該提高回報率。不是在每項投資上都如此,但是總體而言必須如此。
????你知道總體的情況。很多機構投資者已因此而放棄將風險投資作為一項資產類別。你可以說我不切實際,但我認為他們很快將重新考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