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Pad看電腦業的缺陷
????上周末,蘋果(Apple)的iPad平板電腦上市,一時引發媒體熱潮,無論在鬧市街頭還是郊區的購物中心,都可以看到人們排著長隊搶購。不過,就iPad可能帶來的收入而言,它對蘋果公司并沒有那么重要。
????我們來設想一下最樂觀的情況吧。假設消費者最初的熱情不會消退;假設iPad不會出現嚴重的性能或生產問題;假設蘋果真能像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估計的那樣,在2010年賣出600多萬部iPad(需要指出的是,這大大高于華爾街普遍預期的300到400萬部的銷量);假設人們對更大存儲空間以及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網絡連接的需求能將iPad的平均售價推升至650美元。即便上述假設全部成立,2010年iPad也只能帶來39億美元的營收,對于年收入高達500億美元的蘋果公司而言,這并不算什么大數目。
????蘋果公司一個季度就能賣出價值39億美元的Mac電腦,而iPhone的銷售額更是比這個數字高出近一倍。
????不過,從其他任何角度來看,iPad都可謂意義非凡,不僅對蘋果公司是這樣,對整個電腦行業來說都是如此。
????蘋果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看到了第三類移動屏幕的商機,第三類移動屏幕功能不及筆記本電腦,卻又強于智能手機。此前,包括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內的其他人都在這上面栽了跟頭,但喬布斯卻似乎獲得了成功。
????iPad是否會像之前售出2.5億部的iPod或是銷量達4500萬的iPhone那樣,成為風靡全球的大熱產品,還是會像美國個人電腦市場占有率7.4%的Mac機一樣,成為高端小眾產品?現在就下斷言可能為時過早。因為事實上,上周六售出的30多萬部iPad,可能大部分是由死忠蘋果迷購走。
????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iPad不會像蘋果電視機(Apple TV)那樣,成為又一件小眾“玩物”。
????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蘋果仍然有能力按照計劃構想、設計、開發和交付最優秀的電腦技術產品,其產品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而消費者也負擔得起。
????蘋果的競爭對手現在應該正在深刻反思吧。因為蘋果又一次撿起一個不被看好的想法,然后不僅打造出一款成功的產品,更是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產業。在iPod之前,不是沒有MP3播放器;在iPhone之前,不是沒有智能手機;在iPad之前也早已有眾多平板電腦,雖說后者采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統。
????當然,要生產出這樣的產品絕非易事。這需要世界頂尖的設計團隊、可靠的供應鏈、無可挑剔的質量控制、一流的營銷以及維護費用極高的開發團隊,還必須具有先見之明,創建出一個高度整合的軟件環境,使得軟件、硬件、零售和網絡能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
????其他電腦和軟件公司可以聲稱自己擁有以上的某些環節。微軟(Microsoft)擁有整合良好的操作系統和應用套件;索尼(Sony)有優秀的軟硬件設計團隊和品牌店;而戴爾(Dell)和惠普(HP)則不僅生產速度快,并且懂得如何吸引消費者。但這些都不足以給電腦行業帶來一次又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用喬布斯最愛引用的韋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的一句話來說,那就是要趕在冰球之前,而不是追著冰球跑。
????蘋果的公關部門一向守口如瓶,不過,從他們透露的只言片語來看,喬布斯十分看重iPad。一開始就有報道說喬布斯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iPad上,甚至在休病假期間,他都念念不忘iPad,否定了一個又一個設計方案,直到完全滿意為止。據說,喬布斯對朋友和同事說,iPad是他做過的“最重要的東西”。
????不過,和往常一樣,每當人們將某款新產品的成功全部歸功于蘋果這位高調的首席執行官,他們就開始討論其繼任者的問題。雖說喬布斯的功勞可能并沒有那么大。
????蘋果首席運營官蒂姆?庫克(Tim Cook)和其他高管已經向華爾街證明,即使喬布斯不在,他們也能讓公司運營得井井有條。但是,喬布斯離開后,他們能否構想出下一個iPad呢?
????還是說,我們應該指望某位無名小輩,指望幾個在車庫里瞎搗鼓的年青人為我們指引未來的方向?